中草药故事 千里光的传说
尤荣开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九岭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等病症。
为什么这味中药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民间关于千里光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以下面两则最具代表性。
相传很久以前,雁荡山里住着一户人家,青山绿水,日子过得慢悠悠。膝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叫美美,小的叫冬冬。美美和冬冬一出生,两眼红红的,视力也受到影响,看不到远处的东西。而且在太阳底下,也就是说光线好一点的地方,眼睛总是流泪。
老两口求了很多名医,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直到后来一位百岁老人教他们用了一种黄色的不起眼的小花儿煮水后,用冒起来的热气来熏孩子的眼睛。第一天,眼睛的红丝稍消退些,第二天,睁眼不流泪,第三天,视力明显好转,从此美美和冬冬就有了一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相传她们姐妹俩可以看到千里之外。
于是人们就称这种植物为“千里光”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美和冬冬的房子外都长满了这种黄色的小野花,有一天,姐妹俩到山里采药的时候迷了路,天黑了,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但是姐妹俩很勇敢,并不是坐在那里哭泣,而是不停地走啊走,因为她们相信总会找到回家的路。
终于,她们看到远处有一种黄色耀眼的亮光,于是她们忍着饥渴劳累向那些亮光走去,一直一直就走到了自己的家,原来那些亮光就是屋子外面的不起眼的小黄花发出来,它们的光在漆黑的夜里一直可以亮到千里之外的。
于是千里光的名称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注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木质细长,高约2~5米,曲折呈攀援状,上部多分枝。叶互生;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至截形,边缘具不规则缺刻状的齿牙。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花序状,头状花序径约1厘米;总苞圆筒形,苞片10~12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6毫米,宽2毫米,先端尖,无毛或少有细毛;周围舌状花黄色,雌性,约8朵。花期10月到翌年3月。果期2~5月。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入肝,肾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明目。
【应用】
1、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2、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熬膏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