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中草药故事 茯苓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尤荣开

  “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这首七绝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一首有关茯苓的诗词。茯苓,“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离其本体,有零之义也。津气不盛,只能附结本根,既不离本,故曰伏神。”茯苓具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于茯苓的传说很多,民间曾传说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葛小玲。员外还雇了一个壮实男子料理农务,叫曾小伏,这小伙子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贫富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浮肿病,四肢浮肿,手指一按,一个压痕,并且呼吸费力,行走不便,常常卧床,小伏不离不弃,日夜照顾她饮食起居,二人患难相依。

  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个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煮熟了给小玲吃。

  第二天,小玲拉了很多尿,觉得呼吸平顺多了,身体也舒服些,下肢水肿明显好转,也能下地走走。小伏非常高兴,于是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浮肿病也渐渐痊愈了。

  由于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伏玲”,因为它是植物,有文化的人又在“伏”字上加上草字头,把“玲”字去掉王字旁,头上加上草字头,便写成“茯苓”。

  注释

  【植物形态】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有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常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

  【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应用】

  1、主治脾虚湿停,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及痰饮眩悸等证。

  2、可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3、治疗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6~10g。安神用朱砂拌。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