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神奇 鹤矾“神奇小分队”新书即将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鹤矾近照

《神奇植物小分队》

《神奇动物小分队》

  (苍宣) 浙江教育出版社“神奇小分队”系列(《神奇动物小分队》《神奇植物小分队》)新书发布会将于4月6日下午在苍南书城举行。

  “神奇小分队”系列以动植物为切入点,精选孩子感兴趣的动植物,将童话故事和动植物科普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适合6-13岁孩子阅读。本系列故事内容风趣,科普严谨,富含哲理,还有精美的插画,能增强孩子们的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快乐阅读的同时深刻感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神奇小分队”系列童书作者鹤矾,原名张巧艳,苍南县矾山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杭州图书馆资深馆员。著有各类童书三十余种。

  “神奇小分队”系列童话创作谈

  鹤矾

  也许是因为在大山里出生,在大山里成长,我对大自然一直有种莫名的热爱与眷恋。争分夺秒地亲近山水,享受那一份单属于我的鸟语花香;见缝插针地奔向原野森林,与树们草们拉拉家常……当我沉浸于山野当中,发现万物皆有灵性,每个生命——小到一只蜉蝣、一根苔藓,都有它们不屈不挠的故事,都有它们不可复制的个性与情怀……写作的激情也开始在心中激荡。

  所以,当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几位编辑老师到图书馆找我谈合作时,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写童话对我而言是平生乐事,以动物和植物为题材写童话,更是乐中之乐!

  单纯地写一篇小童话并不难,但要与科普结合,既要活泼生动、吸人眼球,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那就有些费脑了。好在这几年阅读了大量自然百科书籍,有时甚至把植物园当家一样宅着,感觉自己的骨子里都有些许虫鸣鸟叫、草木芳香了,写作的底气还是有的。但在深入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有些物种的奇异特性却又让我瞪目结舌——真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灵感也因此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人类有超强的大脑,动物、植物有神奇的本领。比如涡虫有逆天的再生能力,某些灯塔水母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返老还童”(且次数不受限制);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可以扛住高温、高压、低温、缺氧及强辐射等极端恶劣环境;沙漠甲鲶能在沙漠中穿行并敏锐地探测到水源……甚至我们常见的小猫小狗,都有不为我们所知的独特技能。为了生存,动物们真是够拼博够励志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细致观察,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它们的故事多得让你根本写不过来。

  有读者问:“以动物为主角写童话也许不难,但植物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外力,它们几乎一动不动呢,如何成为童话中的角色?”

  以植物为主角写童话,确实存在瓶颈,描述很受限制。好在我别的没有,想象力那是杠杠的。它们的“脚”无法挪,它们的心思却可以海阔天空,就看你怎么去合理地想象了!而且,植物看起来似乎很安静,很沉默,实际上却是激情饱满,努力向上,喜怒哀乐样样俱全。百日菊喜阳,天南星喜阴,莬丝子一看菊科、豆科或茄科植物就会紧紧缠上;深山含笑与金斑喙凤蝶快乐共处,加拿大一支黄花与街坊邻居势不两立;鳞叶卷柏在干旱季节会毅然决然舍弃根须,随风翻滚,遇水而栖,“死”而复活……植物家族的悲欢离合、生生不息,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本身就很能启迪想像、激发灵感,只要稍稍开动脑筋,一篇篇生动活泼的童话就自然而然奔赴笔下!

  有时,我甚至一听植物的名称,灵感就会找上门来!

  比如《神奇植物小分队》一书中《动物王国里的植物大会》这一篇,灵感就是源自一种植物:紫矿。当时我有位嫂子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给我发来紫矿的照片,把我瞬间看傻了——花朵很大,色彩极为艳丽,整朵花就像橘红色的鸟儿停在枝头:黑褐的花萼是脑袋,翼瓣像极了鸟儿张开的双翅,龙骨瓣就是那顺溜丝滑的身躯……更让我诧异的是这种植物的名称:紫矿。什么名字不好取呢?一种植物偏偏以矿为名!难不成它们家有矿?深入了解了一下,原来还真有!——紫胶虫喜欢寄住在这种植物身上,它们分沁的紫胶,可用于航空制造业,因此命名紫矿……这也太神奇了!植物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呢!于是,就有了《动物王国里的植物大会》这篇童话的构思,就有了那个滑稽、热闹的场景——控制欲超强的狮王,被那些名似动物、怪物的植物捉弄到哭笑不得、尴尬万分,最后只好打消让植物帮忙困住食草动物的念头,溜之大吉。

  后来,我去华南植物园考察的时候,看到有一种山茶居然叫“明天”——我的天,植物以矿命名,以动物命名,那也罢了,还有以时间命名的!(实际上这可能是夸张的说法:花朵洁白,映亮周围的天空。“明”是动词。)可惜当时《神奇植物小分队》这本书已经定稿,不然,我一定让这个了不得的“明天”在书中占个重要角色!

  这两本书的尝试,应该算是成功的。华南植物学专家一帆(陈少平)老师翻了之后,特地给我留言:“你的童话故事好精彩,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放进故事里,故事性强,科学性强!很多人写故事会离开科普,可你的科普故事非常严谨,特别难得!”

  特别感谢浙江科普游子负责人江南蝶衣(王晓申)老师对这两本在科普方面的最后把关,也感谢广州的一帆老师及四川的张一老师对某些科普问题的热心解答。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生动很重要,科学严谨更重要。我们总希望传播给孩子的知识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吧?

  最后,也感谢这两本书的责编姚璐老师与操婷婷老师。由于教育出版社对儿童文学语言的高度规范,与我对自己语言个性风格的坚持,有着很难协调的矛盾,六审六校的磨合过程显得异常艰难。双方付出的精力都超乎想象。好在最后总算达成一致,顺利出版。

  最后,我最想对孩子们说的是:热爱自然,用你童真的眼睛用心观察,站在动物植物的角度巧妙构思,你也能写出很有个性的科普童话来的!

  种下绿色的未来

  陈小雯

  我与鹤矾相识已二十多年,我大约是除亲人以外最了解她的人。最开始,她是我的师长,我的引路人,是茫茫迷雾中的一座灯塔。后来,她更像是我的朋友,我的吹哨人,是行为准则里的坐标。但是,于孩子们而言,我一直都知道,她原是一个播种者,她有一根绿手指,她用她文学的绿手指为自然生命播撒共情的种子。

  鹤矾最新力作“神奇小分队”系列童话有两册,一册是《神奇动物小分队》,另一册则是《神奇植物小分队》,是分别以动植物为主角,将科普与文学巧妙结合的童话作品。“保护生物多样,保护地球无恙!”这便是鹤矾的创作口号,这口号的调性和她率真的性格如出一辙,善良,有趣,有远见。为什么给小朋友们讲动植物的故事?这就是她的目的,毫不掩饰。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神奇小分队”这两册书有一处吸引人眼球的设计,就是每一个童话故事后都配有一页“小贴士”,“小贴士”的内容既是对故事中出现的某些动植物特性的补充说明,也是一种阅读的延伸,它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触发读者的探索兴趣,往青草更青处漫溯。

  动植物科普类童话的角色塑造需要兼顾生物特性与人性化特征,因而在拟人化的角色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叙事张力中最怕“强扭的瓜”。为了迎合小朋友的生活环境和喜好,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及诗人生搬硬套“动植物校园生活”之类的叙事场景,不仅活剥了动植物原本的生态环境,更是丧失了动植物本身的特性,读来千篇一律,索然无味。小朋友的校园生活固然已被同质化了,作为需要时刻保持创造力的作家来说,更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新的思考与尝试,不如就还给动植物自己的天地。鹤矾的创作正是遵循着其中的道理,形式丰富且多变,因为生态本就多元化。我们可以在《神奇植物小分队》里看到非洲大草原上与长颈鹿相爱相争的金合欢,贫瘠沙地里自作聪明的刺槐,山谷里披一身绿叶度寒冬挨酷暑的深山含笑;热带雨林里的老坡垒、荒郊野外的构树……我们可以在《神奇动物小分队》里看到浅水滩里的涡虫、乱石岗里的蝎子、沙漠边上的狐獴、深海里的狮鬃水母、海底热泉附近的白色盲虾……这些动植物多样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是多么美丽且神秘,而我们对它仍知之甚少。作家通过动植物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关系告诉小读者们守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在小读者心中播下一颗责任的种子。

  童话就像包着糖衣的思维疫苗,它的隐性教育功能是其核心魅力之一。《小红帽》让儿童对“危险陌生人”产生警惕;《三只小猪》具象化了“踏实勤奋”的价值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则体现为对生命关怀的引导。那么,我想鹤矾的“神奇小分队”则是通过动植物的特性趣味转化,传递合作与包容的价值观。“神奇小分队”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任何生物都不可能脱离共生关系独立存在。如“仙钗寄生”之所以能在仙人掌上落脚,是因为鸟儿的粪便;无花果与细叶榕竟然是至亲;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生产两万粒种子,把周围的花草逼得走投无路。再来说说“神奇小分队”里的动物,水熊虫金刚不坏,能假死几十年,它的“隐生”本领和它体内六分之一的基因“借”自其他物种不无关系;泽蛙王的历险故事告诉我们,游蛇追泽蛙,苇鳽在上;卷尾燕“贪心不足吞太阳”,它与狐獴分享敌情是为了有朝一日从狐獴口中夺食。动物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看起来似乎更惊险,在快乐忘我的沉浸式阅读中,没有说教,只有自然生长的意义和认知,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自然界的生存智慧,这正是“神奇小分队”的特性所在。

  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既是“童年的守护者”,又是“智慧的播种人”。他们需要在文学性与儿童本真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既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情感需求,又能以艺术化的方式传递深刻的生命哲学。“神奇小分队”的每一篇科普童话里几乎都紧锁着作家的童心与对世事的洞察力。《“聪明”的刺槐》一文,让读者从刺槐最初的得意与傲慢进入故事,历经庆幸与同情,最后从惋惜与哀叹中走出。作家通过一个牵动读者情绪起伏的小故事,科普了刺槐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也告诉了读者它的弱点就是根系浅,抗不过大象的蛮力以及大风的肆虐。如果看得仔细,你又会在最后一段中看到人生的哲理。“第二年,毫无防范措施的小灌木丛又萌发了新绿,开始变得郁郁葱葱。而全副武装的刺槐,已经变成一截风中的烂木头,永远陷在泥土中了。”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自然界早就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了。还比如,因为人见人爱变成濒危物种的“喜树”,告诉我们“人见人爱”未必是件好事。

  除了科普与自然生长的教育,我还见到了鹤矾对儿童语言的执着追求:简洁、童真,富有韵律感和画面感。或者说,这不是她多努力的获得,而是她本来就是一个“小孩”。在和她的日常聊天中,我常听见“啊呀呀”“哎哟哟”的口头禅,这些也同样出现在了她的故事角色对话里。“‘哎呀呀,我的舌头!’长颈鹿宝宝大叫起来。”“洋槐便得意地招摇起来:‘啊呀呀,瞧我们,青翠葱茏,人见人爱。’”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我仿佛能见到她正站在孩子们面前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演说着。在鹤矾的家乡苍南,有不少鹤矾的小粉丝,她的“阳光娃娃小晴天”系列童书已陪伴着孩子们一年年长大。如果你也认识鹤矾,你肯定知道她是一个深谙孩子语言和心理的播种者。

  “神奇小分队”融合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创造力,将动植物世界的奥秘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奇幻故事,不仅培养读者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启发了新一代以“动植物伙伴”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新的土壤中萌发新芽,在星群与泥土之间,种出一片绿色的未来。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