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时政新闻  -> 正文时政新闻

苍南构建特派互联体系 让文化特派员聚合乡村振兴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2025年3月31日消息:去年,浙江创新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借此实现文化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如何整合资源,帮助文化特派员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苍南县构建特派互联体系,精准发力,解锁文化特派员的潜能,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引才聚智

  搭建人才与乡村的互通桥梁

  为了让文化特派员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工作人员率先深入基层调研,精心编制基层文化需求清单,然后通过推荐和要约相结合的方式,为18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确定合适的驻地村居,让乡村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要推动想法落地,仅凭一人之力、一村之力远远不够,要利用各路专家资源,要借助政府力量。在文化特派员现场交流会上,我县召集宣传文化系统、财政、教育和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共同为文化特派员项目出谋划策。此外,苍南还创新组建的苍南人文乡村智助联盟,给文化特派员工作提供支持。该联盟汇聚了苍南籍文艺家联盟、苍南县文化专家智库、苍南县学习青年宣讲工作中心、苍南县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等5家机构的力量。比如,苍南县学习青年宣讲工作中心多次组织百名宣讲员进百家文化礼堂大宣讲活动,有力地支持了文化特派员在基层的思政工作。

  借势借力

  推动乡村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文化特派员们来到乡村后,纷纷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项目,不仅挖掘和传承了乡村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技艺、习俗得以延续,还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增长。

  在钱库镇项东村,当省级文化特派员李睿浦听到村民们哼唱的蛮话童谣时深受触动,决定以“蛮话童谣”为主题开展项目。他邀请高校专业团队,精心创作了微短剧《童谣回响?项东情》《项东古韵》和村歌《项家桥》等作品。这些作品推出后,深受当地村民喜爱,也让蛮话文化重回大众视野。

  在市级文化特派员周锵的推动下,灵溪镇灵秀—狮山文旅聚落项目突破了村界的限制,在古窑文化的底蕴下,大力推广庭院经济,创造乡村文旅的融合区域化、一体化品牌模式。同时以瓦为主题,成功打造以宋窑驿站为核心的特色公共空间集群,并紧跟时代潮流,推出瓦片画、狮山雪糕、手绘地图等文创衍生工艺品。灵秀—狮山文旅聚落项目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日最高人流量3.7万,日均人流达到4000以上,入驻商家从最初几家发展至十数家,带动200余人就业。

  南宋镇北山村长期以来缺乏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较为单调。县级文化特派员黄友斌到来后,积极组织各类文化培训,如暑期夏令营、彩虹课堂等活动50余场次,丰富辖区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挖掘和整理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古韵南宋”农特产品牌,开展民俗活动,令北山村的文化氛围焕然一新。

  县级文化特派员洪涛积极为渔岙村寻找发展机遇。他在村里四处考察,发现168线半山渡的闲置资源后,萌生了引进商业项目的想法。他利用自身资源,成功引入临崖咖啡屋,成为168黄金海岸线上新的网红打卡点,直接带动了村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0%。洪涛满怀期待地说:“现在村民也好,村两委也好,大家都非常齐心,都渴望能够改变,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渔岙村。”

  制度护航

  保障文化特派员工作长效发展

  为了确保文化特派员工作的长效发展,苍南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苍南县文化特派员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实行一月一走访、一季一交流、半年一评估、一年一考评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了解文化特派员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在矴步头村和灵秀村举行的“和鸣乡村共创未来”现场交流会以及乡约文化π“山海连心·共富同行”苍南龙湾分享交流活动中,文化特派员们积极分享经验。

  为了激发文化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苍南还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公认度高的文化特派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分等次对文化项目进行补助,极大地激发了文化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文化特派员的努力,苍南的乡村正逐渐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走上一条文化引领、多元发展的新道路。下一步,苍南县将继续完善特派互联体系,确保文化特派员能够将更优质的文化资源精准输送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培育出更多独具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和项目,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文化家园。(潮新闻记者 甘凌峰)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