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先生”黄体芳与苍南奇人陈观墀的友情
陈桂芬
陈观墀(1803——1882),名祖玺,字如圭,号松菊主人,平阳县莒溪(现在苍南莒溪)人,祖籍瑞安马屿高峯(现在马屿镇高岙村)陈氏梅房派下,清附贡生,例授文林郎,晚居宰清乡水头。据民国《平阳县志》云:“陈观墀,字如圭,自号松菊主人。家本莒溪,晚居宰清乡水头。为人推命,言贵贱祸福多验,又喜为诗,瑞安孙学士锵鸣、孙太仆衣言、黄孝廉体芳皆神其术,赠以诗。又有《三十自咏》及《松菊图照》,征诗甚富,多佳作。”
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号莼隐,别署瘦楠、东瓯憨山老人,人称“瑞安先生”。居瑞安城区小沙巷,从小就聪颖好学,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同治二年(1863年)赴京参加会试,一鸣惊人,独占鳌头,被擢为第一名会元。殿试中二甲第九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累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后主讲于金陵文正书院。晚年参加强学会,主张变法图,创办江阴南菁书院。
黄体芳是晚清朝廷的名臣,陈观墀则是苍南莒溪清末附贡生。陈观墀那样的秀才,视朝廷来说,如沧海一粟,但他与黄体芳的友情和惊人的青囊,成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黄体芳文集》中,黄体芳撰写的“松菊图为南雁陈如圭先生赋”,通过与伯瑢、桓范、边韶、陶潜等古代多位名人、文学泰斗作比较,高度评价了陈如圭的学识渊博、精通经书、阴阳推命、才气逼人的旷代才。全文如下:
昆阳旧属灵秀地,凤冈矗立人文萃。伯瑢能登著作坛,霁山久树词林帜。如圭先生旷代才,瓣香不使风流坠。桓范名高有智囊,边韶腹饱成经笥。古来善数称商高,阴阳推测非易易。后世此理知者谁?腐儒往往穷于试。先生独能抉其精,理窟洞穿无宿翳。放眼乾坤笔一枝,鬼神入手成文字。评论百纸千万言,先见之明闻者异。即此冥心察两仪,此身已在羲皇世。况复苏公是太医,雅人本自具深致。屈子纫兰骨亦香,王郎爱竹情尤挚。种松种菊与之邻,生涯长向林泉寄。花露融成蚁酒香,茶烟晕入虬枝翠。金谓先生性好游,聊以栽培作游戏。余闻其说谓不然,此中攀玩有真意。比似木兰闻妙香,有如玉笋参禅味。自来万物本同源,春而畅茂秋而悴。后凋劲节傲霜枝,吉凶岂尽由趋避?生平持此以衡人,一理可该万万事。我家世住飞云江,闻名久恐失交臂。乍披玉轴识芳容,貌古神曜令人企。南雁年年极壮游,元龙事事多豪气。为感君情思古人,一图足抵桃源记。归去来兮径未荒,黄粱一梦南窗寐。青囊不向郭公求,白衣可有王宏至。乐夫天命复奚疑?君与陶潜一而二。
民国《平阳县志》记载了瑞安黄体正(字菊渔)“赠星士陈如圭”一诗。
卜术师君平,算经宗《周髀》。维命理綦微,阴阳判性始。五行禀初分,四气道攸起。理旺天所相,理衰天所否。亦足策进修,岂惟决生死?我友陈如圭,术通珞球子。推步穷天机,两仪运掌指。补救人事愆,感孚天道迩。问我所生年,评论字满纸。索我所作诗,双眉豁然喜。秋风南雁高,柚黄霜蟹紫。一樽极清谭,馀芬生颊齿。愿君口口□,勿谓多能鄙。何时担青囊,共入长安市?
本文同样高度评价陈如圭的推命水平。运用阴阳之道,至神奇奥妙,变化莫测。穷尽蓍策之数,以预知未来之事。
在瑞安高峯《陈氏宗谱》的艺文中记载,“余向客植亭砚友处,得知有如圭陈先生者,曾以极数(《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 )攀仰,蒙评论所及,历验果确,始识先生知来,其明甚矣,爰额之曰‘明作哲’”。这是咸丰二年(1852年)仲春,卢芗黄体立、漱兰黄体芳对陈观墀评价。
意思是:我向客植亭好友处,得知有陈如圭先生,曾深探穷究《易经》文辞,高超的卜筮技术,推断吉凶祸福走向,每每应验。始知先生对未来之预测,洞若神明,授匾额为“明作哲”。明作哲:出自《尚书》,意思为高明成为圣哲。
也是在高峯《陈氏宗谱》的艺文中记载:同治八年(1869年)岁在己巳林钟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侍讲、安庆府知府署理、安徽卢凤颖兵备道现任江南布政司年家眷弟琴西孙衣言为平阳附贡生陈观墀立“明经世胄”。孙衣言称自己为陈观墀的年家眷弟,可见关系非同一般。“明经世胄”意思是通晓经术(儒学)世家弟子,孙衣言给陈观墀立“明经世胄”,给予至高无上的评价。
莒溪镇西厅村“陈氏宗祠”门台外有一对醒目的旗杆夹石,保存完整,宽40厘米,厚约20厘米,高195厘米,石板侧面雕有文字,为“附贡生陈观墀敬立,咸丰戊午(1858年)□月吉旦”。如今这对旗杆夹仍有激励子孙后代发奋读书的教育意义。
“陈氏宗祠”的大厅梁上高悬牌匾,牌匾上“星聚流光”四字,书法字体端庄,浑厚遒劲。两边的廊房都是木结构,面积不大,但造型极为讲究,并分别悬挂“赉我思成”和“降尔遐福”匾额。据祖传,这三块匾额均是黄体芳赠送给岁进士陈观墀的。
《黄体芳文集》中“松菊图为南雁陈如圭先生赋”中记载:“我家世住飞云江,闻名久恐失交臂。”据传,母亲曾经带着儿子黄体芳给陈观墀推命,经过曲折变化,起数占卜,惊奇地预测黄体芳有半个天子的命。黄母觉得异想天开,当场决定认陈观墀为干爹,拜他为师。陈观墀欣然答应黄母的要求。从此以后,黄家与陈观墀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陈观墀致力培养教育黄体芳。
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观墀在莒溪陈氏宗祠办起了私塾学堂——“开学堂”,现在开学堂牌子还在,上部分缺失了,但“开学堂”三字依稀可见。开学堂不仅招收了陈氏子弟,还录取了不少其他家族的弟子。陈观墀曾经就带着黄体芳在这里读书学习。该开学堂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据《陈氏宗谱》记载,陈氏晚辈就有贡生2人、国学生10人、儒业(指读书应举之业)11人、邑庠生1人。
从事实来看,黄体芳的命运得到验证,因为黄体芳刚好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也是黄体芳将来走向辉煌人生的开始。同治二年(1863年)黄体芳中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后累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见证了陈观墀当时推命的结果得到验证是“半个天子”。
光绪九年(1882年)黄体芳任江苏学政后,依然同陈观墀保持联系。陈观墀八旬寿辰时,黄体芳还赠送匾额给他。根据民国32年《陈氏宗谱》记载:“同治癸亥会元、殿试二甲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主考、学政、年家眷弟黄体芳,为岁进士陈观墀暨德配刘老儒人八旬双寿立‘德寿齐眉’” 。显而易见黄体芳与陈观墀交往很深,即使朝廷事务繁忙,也保持长期联络,足以证明他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
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陈观墀有《三十自咏》及《松菊图照》,征诗甚富,多佳作。按理说,陈观墀应该撰写很多与名人交往的诗文,但我多次在温州、瑞安、平阳、苍南图书馆寻找陈观墀的文学作品,至今仅在《桥墩志》里发现两篇词,内容与黄体芳也没有关联。不过在高峯《陈氏宗谱》上都记载着黄体芳、孙衣言、平阳县令等多人赠送陈观墀的艺文,最多的可谓是黄体芳。
不得不说,有一种友情,叫黄体芳与陈观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