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河虾虮
杨道敏
推河虾虮,蛮话也称葘河虾虮。今天苍南县江南垟50岁以下的人,对曾经广布江南垟的推河虾虮这种淡水渔业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对钱库镇项桥片区李家车村曾是江南垟有名的推河虾虮专业村更没有印象。但江南垟50岁以上的人对河虾虮这种河鲜大多印象还是很深的。
新鲜的河虾虮一粒粒呈紫黄色,如果加以大蒜叶片和大蒜茎段用猪油炒制,会变成金黄色,质地细腻,软嫩可口,味道鲜美,香气扑鼻,吃起来既新鲜又香口,是早年农家冬春两季餐桌上的日常佳肴。今天由于捕捞者寥寥无几,菜市场上已经难得见到。
清末民国年间,推河虾虮为李家车村的主要副业之一,当地因为人口多、耕地少,相当一部分劳力农闲时就以此为副业。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全村共有100多只小船200多个劳力参与捕捞。有的家庭主妇勤劳持家的,也与丈夫组成夫妻档外出作业。他们以此行业作为副业,能够做到养家糊口的程度,称推河虾虮为“干一春,吃一冬”。
推河虾虮所用的小木船叫虾虮船,长约5米多,宽1米左右,一般隔有三仓,两头缩至半米左右,有点像蚱蜢舟,载重量不到一吨,船员上船还得有点技巧,不然就会翻船。船尾有两把木浆作为动力,一般由两人一前一后同时划行,由后面那人把握航向。如逢直河,也可一人在岸上拉纤,另一人划船,行进速度比双人划桨要快,捕捞河虾虮的产量也会更高。
推河虾虮所用的缉网称虾虮网,一般用苎麻纱线织成,再用栲树皮煎煮出来的汁液染过,以便更加结实耐用。网口约4平方米,网身长约20米,网眼上疏下密,网径也上大下小,至网尾20厘米左右用棉布制成,形成口袋状。作业时,用两根长约3米左右的竹竿作叉字形张网于船头,将网口置于船头水下,两人奋力划桨,驱动小船慢慢前进。由于河虾虮网网眼细密,河水阻力很大,常规情况下一小时划一个来回,只能划一二里路,细小的桡足类一旦碰到网口,便尽入网中。然后起一趟网,沥掉水分,松开网袋,把河虾虮倒入船上随带的水桶中,周而复始地继续捕捞。
因江南垟河道内桡足类于冬、春两季旺发,此时恰逢农闲季节,李家车渔民推河虾虮遂于冬至开始,至来年小满结束,都于夜间操作,以大风、大雨、大冷天气产量最高。当年的冬天比今天要冷得多,气温经常在零摄氏度以下。而当年市场上还没有用橡胶制作的高统雨鞋、手套,起网时因为手脚必须要接触冰冷的河水,轻则冻麻、冻僵、冻肿、冻红,手指、脚趾生出冻疮;重则冻出裂口,发炎流脓。
渔民们通常晚饭吃过,在夜幕降临时,便各自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帽子,带上夜宵吃的饭菜,双双划船出行,到预定河段下网。冬至过后,江南垟的河虾虮渔汛先从金乡西门外旺发,渔民们也要先从这里开始捕捞,然后逐日逐步向北推进,很快江南垟河网上河虾虮就到处旺发了。早年江南垟河道水质清澈,水产丰富,河虾虮产量很高,一般一网可收获五六斤,一夜下来,丰产时可收获七八十斤,低产时仅有几斤。当然,这与捕捞时的天气、风向、河段都有关系,经验越丰富的渔民,产量往往越高。
第二天清晨,他们便沿着居民密集的村庄河岸一路剔除河虾虮中的杂草等杂物,一路兜售回家。河虾虮沿路出售时,一般放在新鲜的菜叶或者藕叶上,也有些渔民称好重量后,直接放在购买者带来的大瓷碗里,让他们带回家。也有人将所产河虾虮挑到周边菜市场出售,以挑到一小时路程外的藻溪菜市场上出售售价最高,当地人最喜欢吃这种河鲜,所以能够卖出更高的价钱。有时一夜渔获能够卖出15元钱,相当于当年普通工人半个月的收入,这在当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推河虾虮收入虽然还可以,但极为辛苦,要通宵熬夜。有时劳累过度,两个搭档者在河上划着划着,不知不觉打起了磕睡,船头抵到河头岸边还没有发觉,他们的双手还在不断地机械划船。一睁眼,才发现船只原地不动已久。
20世纪40年代以后,李家车村农民从邻村项家桥学到了制作纸蓬技术,需要通宵熬夜、劳动强度更大、而收入更低的推河虾虮作业者开始慢慢减少。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地纺织业的兴起,推河虾虮产业在李家车村消失。
此后,李家车邻村后谢、项西两村少数人从事的推河虾虮作业也退出历史舞台,在钱库水域推河虾虮的渔民主要来自宜山镇塘西村。20世纪90年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江南垟河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河虾虮资源量逐年减少,这项传统淡水渔业在江南垟基本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