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藻溪水名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谢祖杯

  藻溪水发源于我县第二高峰、海拔993米的高垟山南麓,到流石融入横阳支江止,全程约15千米。她是我苍南县横阳支江最长的支流,她也和全国各大江大河一样,有总名称和上、中、下游分段名号。作为水名,明弘治十六年(1503)《温州府志》载:“燥溪,去城南五十里,在亲仁乡……有东西二溪”。

  藻溪上游有两支流曰:东溪、西溪。

  西溪,发源于高垟山南麓,在柯岭脚这里接纳昌禅、南宋两个方向来水,汇合成藻溪上游之支流——西溪,所以,柯岭脚这里,坊间百姓都叫它“三条溪”。汇合后的三条溪流经原险口村、吴家园村——现吴家园水库蓄水湖区,再经潘庄村、将军脚村——该两村现合并为银湖村、九堡村,在蔗岙村和丁步头村两村汇合处与“东溪”联手。

  东溪,是藻溪上游另一分支,发源于高垟山北麓青山内村,流经杨府宫——现富山村,在东溪村干溪头,再汇合平水方向之来水,然后在蔗岙村和丁步头村两村汇合处与“西溪”融合。

  藻溪中游曰:燥溪——藻溪。

  藻溪中游,是指藻溪上游东溪和西溪两支流在丁步头村和蔗岙村结合部“合二为一”后,过汇源桥(俗叫矴步头桥)直逼石壁潭,然后90°转身过东山桥(早前俗叫藻溪杉桥,现藻溪公路桥)、泗洲桥(俗叫藻溪大桥)、滩下矴步和水坝(现拆建成欣华侨),再过公婆石脚现藻溪橡皮坝,到盛陶溪杨家汇出口止,这一段流水是藻溪中游,坊间都叫“藻溪”。早前,过“燥溪”没有桥,据说过溪要乘竹排过渡。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泗洲桥”,北向桥头联接建光村“新街”,南向桥头在藻溪下街。大桥有两座犁头状大桥墩,迎水面可以削弱洪水对大桥的冲击力。三孔石桥,红花岗岩桥板,桥长26米、宽约5米,青石栏杆,栏杆竖柱100多厘米高,每根竖柱上头镌刻成圆球状或瓜瓣状或八角状或蹲踞式石狮口含小圆球状等,南向桥头边上修建“泗洲亭”,过往客商可以在亭内避雨、纳凉、休息。“泗洲桥”在彼时此地,确实“大”,所以坊间都叫“藻溪大桥”,因此,跨藻溪中游这段水域都叫“大桥溪”。

  藻溪中游右分支流曰:注江。

  藻溪中游之右分支流,起点在藻溪杉桥头,现灵溪至金乡公路桥北头“鱼嘴口二八分水”,流量较小,在流石村出流石水闸融入横阳支江止,全程约3千米。

  藻溪右分支流在“鱼嘴口二八分水”的由来:

  藻溪繁枝垟,有建光村、魁桥村、丁岙村、三岙村、元店村、南山村、北山村、兴文村(原白坟村)、繁枝村、下村村、东垟村、下应村、流石村。很早很早以前,藻溪水都没有堤坝,溪水放任自流。明末清初,闽省大量移民进入繁枝垟一带聚族成村后,藻溪一旦发洪水,繁枝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侵害。后来,在藻溪建光村黄厝内前面自“仙人掼子”至鲤鱼山西首筑堤,阻断藻溪主流洪水放任自流,以保繁枝垟一方平安。

  清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七月初三,藻溪流域大发洪水,冲塌建光村黄厝内前面横堤坝,冲毁民房,淹死妇女二人。是年冬,廿六都(繁枝垟)乡民重修这段被水毁的横堤坝。廿八都(渡龙垟)乡民担忧,恐怕这段堤坝重修,今后发洪水时,渡龙垟各村将会受到洪水严重侵害而激烈反对,因而双方发生冲突,酿成悲剧,繁枝乡东洋村谢必镇、下村林必定二人不幸身亡。出了人命,打起官司,后经判定:打死二人不偿命,今后“二八分水”。这就是藻溪中游在杉桥头黄厝内前面横堤坝鱼嘴口“二八”分流,左支主干分流藻溪水总量十分之八过渡龙垟,右支分流藻溪水总量十分之二过繁枝垟的历史。

  藻溪中游右分支大名叫“注江”之由来:

  藻溪中游右分支叫什么大名,现今基本没有人知晓。1980年代,藻溪小流域治理,河道拓宽拉直,右支流繁枝村前的江面上原来修造的一条石桥被拆。时,任藻溪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陈绍英,在流域治理工地现场,发现被拆的石桥板一侧镌刻“注江桥”字样,于是依照原样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上:“廿六都繁枝董事国学生陈作璜注江桥董事宋世昆武端陈曰艾捐建”。

  右支流江上原来有魁桥、丁岙桥、和尚桥,还有就是繁枝村前的这一座桥,共4座石桥。魁桥、丁岙桥之名是用桥所在位置、所处村庄名命名。和尚桥是主事修桥者“和尚”来命名。唯独繁枝村前的桥名镌刻有“注江桥”,因而,藻溪右分支流“注江”大名,重新回到世人中间。

  藻溪中游最长的左支流曰:盛陶溪。

  盛陶溪,是藻溪最长左支流,发源于原挺南笔架山,在挺南先后接纳三十六弯、墩内、大坑内、杨家坑、东湖、西岙诸向来水,在原西岙村水尾,现挺南平原引水水源地“东湖水库”拦水大坝泄水口前端处直下飞丝潭,在小岭脚再接纳小岭、欧山来水,流经新荣村、盛陶村,在下山虎村杨家汇处出水,融入藻溪。至迟在晚唐时,盛陶村因“盛产陶制品”而闻名,彼时,盛陶溪沿岸各村还未成村,因而,这发源于原挺南笔架山,流经盛陶融入藻溪的支流叫“盛陶溪”也被社会认可。

  藻溪下游曰:梅江。

  藻溪下游,指自下山虎村杨家汇起,至流石水闸出水汇入横阳支江止。

  清乾隆版(1760)《平阳县志》载:“明时,平阳有六处义塾,其中一处梅江义塾在二十八都,义民陈文景建……”民国版(1925)《平阳县志》载:“六处义塾俱废。”

  成文于明弘治十年(1497)的《梅江默庵陈公墓表》载:成化己亥(明1479),默庵梅江陈公卒……其支讳均,宋太中大夫,徙亲仁乡,因名其地曰“西陈(程)”。暨岁,徙居港下。曾王父仁,王父碧,复分居梅江,遂世其业。……男曰锦,字文景,……建义塾,置赡田,以训乡族子弟。

  明、清时期,平阳县亲仁乡二十八都有:港边、西陈、盛陶。民国时期,亲仁乡二十八都有:港边、西陈、盛陶、蕉浦岭、渡龙、宕顶、埭头、屿兜、叶家阳。

  从《平阳县志》、陈默庵墓表所载不难看出,藻溪下游自杨家汇起,到流石水闸出水止,这段江水就叫“梅江”。而“亲仁乡二十八都”各村庄正是“梅江”流域各村庄,现时除盛陶村、蕉浦岭村由藻溪镇盛挺社区所辖外,港边、西陈、渡龙、宕顶、埭头、屿兜、叶家阳等村,由灵溪镇渡龙社区所辖。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