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无奋斗 不青春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薛思雪

  每年“芒种”时节,正是江南垟水稻拔节时期,也是我国的传统高考时日。我的高考是在1990年,虽已过三十多年,隔着怀旧的温情,回首望去,那年高考幕幕往事竟是如此清晰。

  我的高中生涯是在巍巍金鸡岩畔的宜山中学度过的,那是一个有梦、有青春、激情的年华,至今想来,依然心潮澎湃,铭心刻骨。高中三年,像我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的人生是没有故事的。为了摆脱家庭的贫困,为了逃离种田的艰辛,为了追寻那个朦胧的诗和远方,我唯一能书写的故事,就是发愤苦读,考上大学。我默默记住并践行着语文老师黄炳武老先生的一句话:“高考,就是拿命去拼的。”高中三年,一千多天,我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凌晨一点睡觉,四点在闹钟声准时起床,看书背诵刷题。当时的大学还没有扩招,全国只招收六十万,跟现在的一千多万,有着天壤之别,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让自己能在第一年就考上大学,原来读理科的我,看看自己无法取得阶段前几名,在高三下学期和炳柱同学一起,在没有学校和班主任的允许下,私自把桌子从理科班搬到文科班,成为一名准文科生,开始了政史地的苦背。为了赶上各科进度,我不仅每天凌晨四点起来背诵,就连走路也在背诵,晚上睡觉也在回忆政史地的知识要点,就这样读得形容憔悴,血枯气竭,180身高的我,活生生读成了芦柴棒,高考体检时只有可怜的103斤。高三最后冲刺的那段时间,我的身体状态已经很差很差了,我一边吃药,一边坚持,把自己心灵完全沉浸在学习中,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精神昂扬。那是一段狂热地献身于高考的日子,虽然最苦最累,但那种要让分分秒秒都熠熠闪光的倔强,让我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在清寒的生活和单纯的追求中被提炼得悲壮而豪迈。

  那年高考,也是我第一次到县城“灵溪”,第一次看到传说中高大上的“县中”,第一次知道了叫“人武部”单位。我们是高考的前一天7月6日傍晚,乘着大轮船从学校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灵溪的,当船驶过纵横绵延的江南垟河流,穿过鲸头的一个阴陡门,就进入一条平静广阔的似江又像河的支流,我也第一次从班主任孙玉璋老师口中得知,这条河叫“横阳支江”。夕阳的余晖静静地铺在江面,时有白鹭在空中悠闲的盘旋,船驶过江面翻卷起白色的水花,溅起的阵阵清凉的水汽,给我们焦灼的心带来难得的清宁。我们没有欢歌,也没有笑语,大家都默默地坐着,或静静地望着远方,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高考。

  高考那几天正是小暑,很热,很闷,我们就是住在人武部的招待所里,六个人一个房间,没有空调、电风扇,加之对高考的紧张与焦躁,热得整夜无法入睡。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中,带着茫然和焦虑,带着兴奋和亢奋,也满怀着理想和激情考完了三天的高考,三天的考试就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也是一次自我的超越。虽然当年高考很多往事已渐渐模糊,但在考场上很多奋笔疾书纷繁零碎的细节,五彩缤纷的片段,常常无端入梦,成为我人生最难以忘记的一段影像。

  那年,高考结束了;那时,也没有人撕书,更没有人狂欢,甚至没有人对答案,大家默默地整理书本,只想早点离开此地,去更广阔的天地看一看,这种波澜不惊的告别方式,如那云开日出,美丽而平静。我在家昏睡了一天一夜后,第二天下午,和同学们去学校对了参考答案,因为这一年高考试题太难了,在考场上也太紧张了,我们也记不住答案,校对起来好像也是错多对少的,校对了前面的两三门学科,于是大家干脆就不对了。我跟几个最要好的同学到校门口的一家小酒楼里点了几个菜,要了一箱的啤酒大喝起来。忘了高考,忘了烦恼,忘了时间,至于成绩,至于大学,至于梦想,就交给命运了。填写高考志愿时,无端的渴望做一名教师的我,在所有五个高考志愿里,都填写了师范教育专业,从北师大到丽水师专。一个多月后,幸运女神垂青了我,我被杭州大学教育系录取了,成为一名光荣神圣的人民教师。

  青春,高考,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生最美的华年和记忆,回忆起来热血犹沸腾。在盛夏酷暑时节,记下这段充满艰难而满怀激情的高考往事,只是想告诉和我有相似经历的学子们: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的血不会白流,青春的雨不会白淋,无奋斗,不青春,心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愿莘莘学子,以梦为马,执笔为剑,无畏前行,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让闪光的青春,在火红的六月,在自己生命的原野上,做一次精彩地绽放。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