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霞峰闸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叶圣渊

  霞峰闸桥,位于马站镇霞峰村村口,即霞峰山东北麓的蒲河上游。据原先立于南岸桥头(现立于北岸桥头)的《重建尼山桥牌》可知,该闸桥古名叫尼山闸桥。

  “上峰下峰一座桥,大事小事够得着。”老闸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翻阅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的霞峰《叶氏宗谱》有“继移马站,庐遭郁攸,其二世启祥公转徙下方”“方虽属下,地实居中”和乡饮宾叶茂昌(1745—1819)“建陡疏河率弟竭力以赞其成”,乡饮宾叶茂登(1749—1828)“至若建梵宇造陡门浚河源不辞劳瘁,以观厥成”等文字,根据以上这些记载,可以推断起码到了1815年霞峰的地名已经不叫尼山而改为“下方”了,再“下方”、“下峰”到如今“霞峰”的地名演变,取名“尼山闸桥”,说明古闸桥在1815年之前就已经存在。

  重建于1850年的霞峰闸桥是一座节制闸,即拦截蒲河河道控制上游水位的水闸。闸桥6墩5孔,每个桥墩用规整条石严丝合缝砌成长方体,当中两个桥墩略高,大概宽1.2米,厚2.4米,高3米,两边桥墩略低。5孔涵洞宽度从中孔至边孔依次略有缩小。中孔最大,大致为2米乘以2米大小。桥面由5条规格相同的约35厘米乘以35厘米的长石条铺设而成,总宽度约1.8米,一辆24型的四轮拖拉机刚好可以通过。由于下面的桥墩比架在其上的桥面宽60厘米左右,所以桥墩两边各有30厘米左右露出桥面。在靠近迎水面的桥墩内侧各有规整的竖直凹槽,两两相向,闸桥板水平放入凹槽内再用陡门钩使其缓慢滑下即可闸水,反之,顺着凹槽用陡门钩将闸桥板两边钩起,即可放水。

  据说,当时闸桥选址于此很有讲究。蒲河主要水源从鹤顶山南麓流经十八孔顺着马站溪塘堤自北向南流淌,经霞峰山阻挡后被迫绕着霞峰山北麓蜿蜒折向东南,再经霞峰山东北麓山岗阻挡又折转向东流,最后一路向南,流向沿浦、下在。在霞峰山东北麓,蒲河东南向东折转的河湾处建闸桥,可以使南岸的桥墩建在霞峰山东北麓山岗在地底下延伸的岩壁上,以岩壁为主要受力点,凭借山势抵挡上游来水的巨大冲击力,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此处河床较高,闸桥蓄水引流灌溉入霞峰垟比较容易,这样,在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条件下,闸桥桥身不用建造得太高,节省了建桥成本,同时,使得桥身重心下移,闸桥更为稳固。

  闸桥选址讲究,建造、设计更是匠心别运,体现了古人的科学智慧。由于靠山远近不同,南北岸河床的软硬程度大不一样,靠南岸河床是岩壁,靠北岸河床是泥沙地,为了避免建桥后出现一端桥基沉降特别厉害等现象,建桥者先在靠北岸河床桥基下选用粗大的松木进行密集打桩,以增加靠北岸河床的硬度,再在桩木上垒架巨大的松木,以让每根木桩受力均匀。这样,松木在下,石头在上,整座桥建在巨大的松木上,既利用了松木有松脂,长期水中浸泡千年不朽的特性,又利用了木材的柔韧性,当桥身收到巨大冲击力木材受压发生弹性形变时,底下的松木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保护了闸桥免受毁灭性的破坏。这就是每次洪峰来袭之时,站在桥上,人虽有微微摇晃之感,而大桥却总能化险为夷,安然无恙之神奇所在。

  闸桥自1850年重建以来,历经上千场的台风洪水冲洗,至1984年拆掉之前一直都在使用,未曾损坏一丝一毫,还跟闸桥的建造朝向(本桥坐庚向甲,仍依古向)很有关系。选在河湾处,并且选择与下游河道垂直建桥,自然地,桥身就和上游来水形成了约70度左右的夹角。正因为闸桥跟上河存在这个20度的撇角,使得闸桥与上游来水的关系由原本的正面交锋变成了侧面交锋,相当于上游来水一直拳打过来,闸桥一侧身避其锋芒,上游来水作用于闸桥产生了分力,而与桥身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分力随桥身传递作用于南岸桥墩下的岩壁上,化解于无形,那么,垂直作用于闸桥的力度就会有所减小,从而消减了大水对桥身的破坏力。桥洞跟下河对直,使开闸的洪水与下游两岸平行,尽量避免下游河岸受开闸洪水冲击破坏,且使泄洪消水更快。这里面体现了古人高超的现代数学和力学知识。

  闸桥的奥妙还体现在细节上。譬如,闸桥五个涵洞,宽窄不一,中孔最宽,至边洞逐渐变窄。桥洞宽窄不一不是建造者的粗心大意,而是有意为之。如此设计,一来可以视不同水情而开不同闸门泄洪消水,二则还能加长闸桥陡门板的使用寿命。因为陡门板整日浸水加日晒以及风化,还要闸起闸落与凹槽摩擦,两端损坏肯定快于中间。这样,中孔的陡门板损坏了,踞掉头尾还可以挪作旁边桥孔使用,依此法从中孔到边孔,化废为宝,节约木料。再譬如,桥墩的迎水面和背水面不是常见的船头形或者三角形,而都是平面,这样的设计,让桥身在合闸蓄水时每处都是受力点,受力均匀,从而尽量避免了闸桥板单独受力的情况。

  每个涵洞由若干块厚厚的类似于檩木的长条形厚木板沿桥墩两两相向的凹槽闸下去,板缝间用稻草堵住就能够蓄水。水是农业的命脉,每当插秧或稻苗返青季节,稻田需要大量的闸桥水,这时合闸蓄水,闸桥水通过南北沟流向闸桥两岸灌溉霞峰垟800亩、后岘垟400亩和北沟两旁几十亩农田。清清的闸桥水溢过闸桥板流水哗哗,这时,闸桥上下游的水位大致保持在一米左右的落差,五个桥孔就形成五道小型的瀑布,夏天,吸引上下峰孩子们在桥下戏水打闹。

  管理闸桥蓄水放水的行当,本地话叫“捍闸桥”或者“捍陡门”。“捍闸桥”的人根据不同季节的用水需要,凭经验以通过增减陡门板数量来控制上游水位的高低。因为水位过高,不但会淹没霞峰、后岘垟的农田庄稼,而且还会使上峰杉桥内的靠山边道路、民房受淹。增减闸桥陡门板靠的是一根长长的陡门钩。陡门钩其实是一根比晾衣服用的更长更粗的竹竿,只不过在该竹竿的头部套一个一拃长的铁钩而已。开闸放水时,两个捍闸桥的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分站在桥洞两端的桥墩上,低头弯腰,将陡门钩沿缝隙钩住最上边那块陡门板的下端,眼睛左右互瞅一下,年长者喊声“起”,同时用力将陡门板平稳慢慢钩起,边钩边瞅,力求陡门板保持水平。合闸蓄水也是如此,否则一上一下,陡门板容易因脱槽而被大水冲走。

  开闸放水往往是在雷电交加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之时,所以,捍陡门从这个“捍”字也可以看出来,是个危险的差事。大概是1947年夏天里曾因为拔陡门发生过一起伤亡事件。那是倾盆暴雨过后的一天午后,一对捍闸桥的叔侄俩在桥上开闸放水,正当他们将要把最后一块闸桥板钩起,弯腰站直之时,那个18岁的侄子身后突然跑过来一位十三四岁光景的少年挨近,两人碰个正着,结果双双落水。捍闸桥的侄子熟谙水性,从200米开外的双叉港边上岸,那个看热闹的少年三天后才在10里外的下在港尾找到尸首。死去的少年家里不肯,想向捍闸桥人索要赔偿,后来,此事经地方乡绅调停,说排涝泄洪、开闸放水本是危险活,干活哪顾得及屁股后面?若这样也能讹人,以后谁还敢干此等差事呢?生死只能各自认命,而化解了一场宗族纠纷。

  捍闸桥是个危险活,那他们有何报酬没有?有,闸桥水谁受益谁出稻谷,叫出闸桥谷。每年夏收之时,捍闸桥的人就挑着一担箩筐到后岘、霞峰本里挨家挨户收闸桥谷了。后岘垟田一亩一斤闸桥谷,霞峰本里因为得共同出资负责闸桥板的修补,所以,霞峰垟田闸桥谷减半,一亩稻田出半斤。解放后,这些闸桥谷由每个生产队按照实际亩数负担。

  1850年倡议重建闸桥者为霞峰叶姓人氏,叫叶友益(1797—1882),是前文提到的叶茂昌之侄子,叶茂登的小儿子。作为发起人叶友益捐资最多,乐助90两银子,此事得到蒲门其他绅士的响应,共筹集善银684两。据说,正当大家纷纷解囊乐捐之际,邻村有位比较抠门的绅士碍于情面也勉强当场认捐,后觉得不妥,以叶友益建桥只为灌溉自家良田为由拒绝捐款,后来,其他绅士据理力争批评了他,说修桥造路乃首善之事,分什么彼此?再说了,造好此桥,马站至沿浦的垟心路人们来来往往,能方便多少行人不是?结果是迫于舆论压力或者是他自己想通了,那位绅士也兑现诺言捐了款,只是《重建尼山桥牌》乐助芳名栏里,他的大名因为刻了磨掉,又磨了再刻,比旁边其他芳名凹陷了一分,留下了痕迹。

  应该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蒲门展界之后,随着下关、沿浦与福鼎、沙埕海路相通,霞峰闸桥所在的蒲门垟心路成为了当时蒲门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尤其是清光绪年间僧人成棠发起将蒲门垟心泥沙路改为宽近一米的石板路后,更是方面了来来往往的商贾名流,贩夫走卒,将交通功能发挥至极致,在公路未通之前的六七十年里,承担了蒲门马站一半以上的交通运输任务。

  在霞峰闸桥南岸边上还有一座下峰宫,宫里供奉的主神却是一位凡人——严渡——一位姓严的摆渡老人。在蒲门垟已具雏形,尼山陡门未建成之前的一段时日,严渡在尼山古渡口摆渡,他凭借一顶斗笠一袭蓑衣一叶扁舟,不论穷人富商都笑脸相迎,童叟无欺,也不管晨昏晴雨都安全送达彼岸。一副好脾气,一副好心肠,赢得四方好口碑,后来严渡老去,人们就在古渡口边为他立庙祭祀直至今天。

  还有,每年元宵前夕,霞峰圣王宫里的齐天大圣在正月巡乡迎佛完毕,都会在闸桥上游的桥下举行洗身仪式。只见春寒料峭里,三尊菩萨金身由六个大汉一左一右抬进清冷河水中,一人在前奋力划水将头香高高举过头顶,引来桥上岸边数千观众喝彩,这时锣鼓齐鸣,焰火、鞭炮从四面八方射向水面,射向水中的菩萨以及菩萨身边的人们,将仪式推向高潮。

  1984年,在省水利厅和苍南县水电局支持帮助下,马站区制定了“上蓄、中疏、下排”的改造地产田计划,将沿用135年保存完好的霞峰闸桥拆掉重建,至1986年竣工,建成一座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闸桥,闸孔净宽11.5米,每秒流量为70立方米。

  1999年对蒲河河道又一次进行大面积的裁弯取直,将闸桥再次拆掉重建,建成一座5孔40米长10米宽的现代化闸桥(桥面宽6米左右),陡门顶上建有专门安放起重陡门板设备的桥楼。

  捍闸桥依然是霞峰叶氏“后落”人。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