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悲吟 ——读《深红的野莓》之感
陈士彬
荣获浙江省1991年新时期优秀散文奖的《深红的野莓》书中的《序》,是谢盛培先生写的,说杨奔老师身体逐渐衰弱,这些散落的散文是最后的存稿。杨奔老师的呼唤,是恳切的,是崇高的悲吟。
这本书的书名,取了三次。杨老师在《跋》中说,第一次名为《游思》,第二次曰《冰书》,第三次选了三十篇,改为今名《深红的野莓》。他说,算是这二十年来的留影。这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作者写在1986年9月,于温州苍南龙港故居。
我读师范就听马屿大南(圣井山)同学说杨奔在大南教书如何爱文学,这次我从余德江老师那里借了杨老师的两本书《深红的野莓》《霜红居夜话》,定价分别为1.2元、15元。本来想从孔网旧书店来买,谁知道每本都要200元以上,就放弃了。借来书,要短时间内读完还给主人。读了三篇,做了记录、体会。
后来,想一想,两本书名为何都有带“红”字?杨老师在《野莓子》——代序中很好表明了:
叠叠空山,
不见行人的足迹,
每年这个季候,
你坦然地成熟在悬崔峭壁。
累累的野莓子!
深红的野莓子!
酸涩的野莓子!
没有人采摘你。
但你还是要结的,我知道;
没有人品尝你,
但你还是要红的,我知道。
没有人喜爱你,
你因此酸涩了吗?
寂寞的野莓子?
原来野莓子是他本人或者别人,那红字,寓意着他正直向上奋进的。
杨奔(1923—2003),著名散文家。原名杨丕衡,笔名南璎、辛夷等。浙江龙港人。早年参加革命,一生教书育人。1951年担任《浙南日报》副刊编辑期间,编发11岁小学生叶永烈小诗,成为叶永烈的“启蒙老师”。
此书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经据典,杨老师喜欢应用先秦时期文化知识来说明文章内容,至于近代或当代的名人几乎无应用,用苏联名作比较多。正如苏东坡说,先秦诸子文章,是黄钟大吕,后者文章,秋蝉时鸣。比如,《网》《镜史》《珍珠采集》《乳汁和汗》等。拿《网》来说,其中“天罗地网”这成语,杨老师讲得很清楚,“罗”“网”都是网的意思,“罗”是天空中捕捉鸟儿的网,“网”指水中捕捉鱼的网,所以称“天罗地网”。同时,我们温州一带平时称丝瓜为“天罗瓜”,因为丝瓜老了的内部成网状。
《青枝》一文,叙述了生命可贵,但贵在热爱生活的人才体会到。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其中有“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囚犯,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自由,于是从狱窗中的见到一枝从墙外伸进来的长春藤,都会感动得流泪”同时,讲到他自己得了沉重的伤寒,饿了一个多月,从死亡的边缘回来,重新能够坐起,看到小院中的树木、小草等,有着说不出的喜悦的感受。还有说到,苏联茹尔巴《普通一兵》中的马特洛索夫,为了掩护战友,自动扑向敌人机枪口牺牲了。事后,战友从他口袋里找到的是含苞杨柳枝。这原是他在前几天行军中折下,想拿去问别人,为什么在这样早的时候发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杨奔老师说:“这细节,我也是读懂了的,它正反映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感受。”紧接着,杨老师用反例说明,多数人倒是多为生活,而不珍重热爱生活,有如猪八戒,囫囵吞下好几枚人参果,却反过来问别人有什么滋味。
第二特点,每篇文章具有知识性,读者读了会从其中学到了知识,并感悟道理。比如《水之思》《网》《马难》《孤独树》《苏诗中的笑声》《死神与死》等都有传递丰富的知识字性、文学性的好作品。就《马难》第一句,“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一联,虽然说是一句,即道出人间的美景。以后慢慢写出马的故事,说到真正的骏马在于天山脚下,有“天马”“龙马”等。什么套马,什么驯马,什么野马,什么“困兽犹斗”,什么马刺,最后说到马蹄铁,达到《马难》高潮。难什么?如果不经过钉马掌的大痛,也就不会有万里奔腾的狂欢。没有钉过蹄铁的马,用不了多久,它的四蹄就会磨穿了底,无法再走路。文尾点出了不仅写马实际写人,孟轲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警句。
第三特点是具有真实性,题目《小武松》这篇散文,是真人真事的。杨奔老师极少引经据典,按情节发展说下来。先交代“小武松”名字的由来,后写他的凄惨。开始,“小武松”这个人看到码头上女客受搬运工刁难,他说几句公道话。谁知道呢,码头工便把矛头转到他身上,吵架起来,接着发动手下十来条壮汉,围住他厮打。他不回手,最后被竹竿打翻在地,一动也不动躺在那里。对手以为他死了,靠近去看看动静,他忽然一跃而起说:你们打够了吧,好,我来!便夺过竹竿,横扫过去,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对旁边观众就抱拳喊“失陪了”,就扬长而去。从此,“小武松”名扬周边村庄,真姓名却无人提起。于是,引起别人好奇,有人问他如何学功夫,他不说。有人说他服了“蛤蟆壮”的神功药,说他嘴里常常含着小青蛙,然而青蛙跃入喉咙。杨奔老师亲自问他,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可他笑笑,仍然不语。
后来,他妈被当地恶霸人占有,可他一气之下袭击恶霸家,而恶霸听着风声早有准备,就轻而易举地把“小武松”捉拿下,捆绑起来,挖下两只眼晴,并用蛎灰渍了双眼,冲洗后再把眼睛放进去,最终眼球也生长那里,只不过眼晴模糊无神,视力不好。解放后,恶霸被镇压了。“小武松”仍然利用他的武力无比的名气,沾沾自喜,而他很正气的,就是有个毛病好色。地方上有位人家,武功威望远扬,受到“小武松”冲击,于是指使女儿嬲住“小武松”,用醉灌醉,他又一次遭到暗算,下落不明了。
从《小武松》写法来看,与鲁迅《孔乙己》相似,孔乙己穿着长衫站在那里喝酒的人,而“小武松”虽然有武功可人家问他如何练出来,只是笑笑,结局还是受人欺凌。文章结尾写“小武松”下落不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社会,总有些人受人嘲笑排挤。是的,各种各样的人生纷呈,有的上半辈活得爽快,下半辈活得痛苦,有的先苦后甜,有的终生不景气,有的一生拥有愉悦。人啊,活得要有骨气与格局,才有好的前途。有如,胡适与鲁迅原来志同道合,后来反目成仇,为何如此?原来,他们对社会分析观点不一致,鲁迅认为要改造人,而胡适认为要改造环境。此文,作者呼唤“小武松”悲哀一面,同时,展示社会要尽量关注良好社会风气等,作者做到了。
作者知识广博,文笔老辣,如幽溪百谷而深沉、折曲,迷离韵致。正如《序》中写道:一条作家的叫喊与编辑的深情交融的河流,款款奔泻,将苦涩的喷射的音响化颂歌潺潺地播唱,诗文美者,命意必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