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历史 展现重大事件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苍南卷出炉
近日,由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出品、杨道敏编著的《浙江文史记忆·苍南卷》出版发行。该书以朝代为经,以史实为纬,以断代史的形式,选取苍南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影响较大的事件及人物进行描写,让读者了解苍南先民曾经创造的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值此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约你一起共赴一场文化盛宴。
绪论
杨道敏
苍南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踏足。营造于3000余年前的石棚墓是巨石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苍南古代先民在历史文化上的珍贵见证。
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桥墩先民周凯(约261—300)通过治水,扩大了温州沿江、沿海的人居区域,为古温州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从临海郡析出,单独设立永嘉郡奠定了地理基础,成为目前已知为温州文明进步、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苍南先民。
1600年前的南朝时期,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游楼石山(位于今藻溪镇流石村一带)时写下的《游名山记》和《横阳还峤上》,是迄今发现的有关苍南的最早的散文和诗歌。
至唐代,有关今苍南地域的文字资料依然存世稀少,但苍南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未间断,除陈陶《蒲门戍观海作》等极少量诗文外,还有藻溪唐代盛陶窑址群等文化遗存。1982年,苍南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位于藻溪镇盛陶村的唐代窑址群,窑址包括下山虎、北山脚、贡子头等8处,堆积层厚1.5—2米,保存完好。1988年,在盛陶出土的磨、臼、盘、盏、碟、笪、罐、熏炉等明器,大多仿效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器物或动物制成。盛陶今尚存古窑址18处,为当年瓯窑重要产区。
唐末五代,闽东居民大量移居今苍南地域,此为苍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宋初,原吴越国节度使林倪弃官归隐荪湖山,以武术传授乡民,开了今苍南地域乡民习武之风,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南拳之乡。随着宋室南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今苍南地域经济蓬勃发展,人才辈出,迅速成为浙南“小邹鲁”。“人才辈出多擢高科,能文能武冠甲州里”。南宋时期,今苍南地域共出了400多名进士(含武进士156人),其中有8名状元(含武状元7人),这在中国科举史上极为罕见。
元代,今苍南地域延续宋代文化的辉煌,林景熙、陈高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章嚞为方志大家,一生主修路、州、县志6部。元代苍南是全国有名的“道乡”之一,在道教文化领域影响极大。其中,林坳人林灵真编著的《济度之书》《符章奥旨》,为“准绳正一教法”之作。经元明间道流增广编纂而成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仍署宁全真授、林灵真编。这部道书分目录1卷、正文320卷,是现存《道藏》中卷帙最多的一部。它集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的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节次仪范及所用表章款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等,并附有多种符书图像,堪称正一道最详尽之道法威仪全书。已在世界上失传的摩尼教(明教)也在苍南留下了痕迹,钱库镇下汤村(古称鹏山)选真寺留有元代乡人孔克表撰写的《选真寺记》碑刻,炎亭潜光院留有元代陈高撰写的《竹西楼记》,都是研究摩尼教的珍贵资料。元代,今苍南地域还发生了江口陈空崖建立罗平国和江南垟民团抗击闽栝山寇两件大事。
明代,今苍南地域建立起中央、地方和民间三位一体的抗倭体系,建筑了金乡卫城、蒲壮所城等一系列军事设施,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成为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1996年,蒲壮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壮士所城、白湾堡和龟峰巡检司遗址并入蒲壮所城保护体系。矾矿和银矿开采也曾引起皇帝的注意。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使今苍南地域成为纺织之乡,“高机与吴三春”的凄美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明末清初历经数次战乱,今苍南地域迎来大批闽南移民,经济得到恢复,文化得到复兴。至清末,永嘉昆曲、瓯剧闻名浙南闽东北,和剧在国内独一无二、别具一格。清末民初,今苍南地域学子赴日留学形成热潮,有54人学成归国,占平阳县的一半左右,绝大部分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苍南人民极具抗争精神,不平则鸣。发生在今苍南的民告官“平阳三大案”曾轰动全国,震动帝王以及高层,均胜诉。
革命战争年代,作为鼎平革命根据地一部分的今苍南地域是红色摇篮之一,对敌斗争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坚持到今苍南地域全境解放,全县共有627名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并涌现出开国将军陈铁君、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辉山等一批革命先辈。中共七大,今苍南地域有林辉山和刘先两人参加。
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1981年苍南建县以后,苍南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苍南人的每一次重大创举,都会在全国引起轰动,对苍南产业有较大带动,对全国影响深远。1984年,刚刚成立4年的苍南县一度成为浙江省第一财政大县,被中央有关媒体称为“富得流油”的地方。后来,苍南又打造出“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矿山井巷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等16张国家级协会命名的“金名片”,成为苍南特色经济的代表。这不仅是典型块状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苍南块状经济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千百年来,平阳县不乏清官、良吏,也有贪官、庸官。但凡主事官员心系百姓,经济社会必然得以高速发展。如南宋嘉定二年(1209),平阳知县汪季良在当地大兴水利,从而使江南垟成为温州有名的粮仓。而一旦贪官污吏执政,经济社会必然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清乾隆年间(1736—1795)黄梅贪腐案、清嘉庆年间(1796—1820)官商勾结强制卖盐案和徐映台横征暴敛,都曾引发民变。民国张韶舞横征暴敛、贪污腐败,甚至引发钱库大刀会暴动,导致惨绝人寰、震惊全国的“三六”惨案发生。
自南宋以来,苍南先民们便强调“义利并举”“经世致用”,经济社会发展均走在温州前列,有“温州靠平阳,处州靠松阳”之说。1981年苍南建县后,中共苍南县委、县政府强调“无为无不为”“勇吃第一口,敢为天下先”,保护老百姓的创新创造,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借此书的出版,我们向为新中国成立而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我县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致敬,向改革开放以来不遗余力创业创新、从而推动苍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功臣们致敬,没有你们的无私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此书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