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与家乡重逢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吴思怡

  朱自清先生的一句“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是很多在外学子的生活写照,在年关将近时风尘仆仆归来,在爆竹余烬里拖着行李远行,地图上不起眼的小城是心之归所。每一个在外辗转反侧的夜,社交媒体中的故乡近闻,相册里的家庭点滴,成为心里挥之不去的一团温柔。

  回家的期待是从抢到一张高铁票开始酝酿的。随着列车一路向南,穿越大半个中国,窗外的绿意渐渐蔓延,车厢里偶尔传来熟悉的乡音。与苍南的新的照面往往开始于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高铁站,在外念书的几年,我看到扩建后的站房愈发宽敞明亮,也曾在走出大厅的一刻看到写着“回家是最好的礼物”的巨幅海报。高铁站外揽客的司机操着只有本地人能懂的方言,不同于被戏称为加密通话的温州话,也有别于福建等地的闽南语,是一种在外听到会忍不住莞尔一笑的密码。

  回家,是与过去的一次重逢,看昨日与今日重叠,并冲印出新的光彩。

  猪肉羹、大排面、泡菜、炒年糕、糯米饭、灯盏糕、炒粉干……家乡小吃总带着热腾腾的锅气,是流连齿间的滋味,也是每次回家的“打卡清单”。有熟识的同学早早列好回家后的打卡计划,本地小吃被列进了心中非官方版本的“必吃榜”。口音、口味,是家乡嵌入每个人身与心的独特记号,它可以是一碟简单的酱油醋,也可以是一勺画龙点睛的葱头油。对故乡的依恋像长长的风筝线,始终在每个苍南学子身后遥遥地牵,最后具像化为记忆里的一点酸与甜。四散的伙伴们往往汇聚于过年这一温情时刻,旧雨重逢,忆往昔、聊现状,交谈间,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伴随着一张张稚嫩年轻的脸浮现,从中小学校园里的一桌距离,到半年或一年一见,那份少年记忆依旧存放在记忆之匣中不曾改变。

  公园山是从小到大我与好友们常去的地方。原先,灵溪公园山的小吃街带着些“野蛮生长”的烟火气;这次回家后,我发现小吃街摇身一变为“灵溪Yes”公园路夜市,显得更为规整敞亮。每当夜幕降临,食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点亮了城市的金角银边,缤纷色彩汇成流动的海。或许人们所求并非佳肴珍馐,与两三好友一路偕行、谈天说地,亦能咂摸出一番人间至味。摊主中多了一些年轻的身影,他们紧随潮流,引来舒芙蕾、华夫饼等新的品类,精心装点自家摊位的门面,认真经营着一份自己的小事业,在夜晚擎起一盏温暖的灯,创造日常的“小确幸”,为过客,更为归人。微改造彰显出夜间经济底色,也传递出居民们追求品质生活的朴素热情。

  回家,是对家乡新坐标的一次锚定,于徐徐展开的蓝图中完成自我身份的再确认。

  2018年,一首闽南语原创歌曲《温州以南》在我的朋友圈刷屏。玉苍以南、浙江南大门,是我们牢记于心的苍南印象。而今回眸,我发现苍南愈发在科技与文旅的交融中显其无尽蓝绿魅力。

  曾经,长于苍南的我们几乎都见证过夏天渔寮海岸之上的一抹日出,抑或在韭菜园拥有静谧的露营一夜;而今的每个假期,你都很难忽视“168黄金海岸线”这个响亮的名字,蜿蜒的彩虹线条连点为线,化零为整,山连海、海傍山。在驻足眺望、一呼一吸之间,你会渐渐懂得山海儿女的深情。层层叠叠的古村落,一望无垠的碧海蓝天,是祖先们的珍贵遗存、造物者的无尽藏品,传递的是顺势而为、刚柔相济的智慧,也映耀着“千万工程”“八八战略”的时代光辉,诉说着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新赛道的可能性。又或是,去福德湾品一碗手工肉燕,登鹿峰山将四方尽收眼底,入碗窑着民族服饰静待风来,造访那些熟悉的地点,像踏访不必到处寻觅就可抵达的桃源。

  新民俗也是家乡备了许久的礼物。溯流而上,千年宋韵,化为古典雅致的“山海大集”。过年期间,无论是亲眼观看,还是借朋友圈一览,谁不曾为那打铁花表演的流光溢彩而惊叹?谁又不曾为无人机的“科目三”表演而点赞?顺应着国风国潮的东风,借助非遗、文创等产业,家乡的公共文娱项目试图活化永恒的传统之美,也在顺应时代并贴近年轻人、打造品牌并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方向上不断发力出彩。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于是,我们不忘作为瓯越人家的生活底蕴与历史文脉,也在尝试与尝新中感到未来可期。

  回家,是对心灵的一次整理和涤荡,在拥抱来处时展望新路。

  近年来,我发现,一股诗意栖居的风也吹到了苍南。你可以说它是新消费场景的崭露,是某种趋势的“下沉”,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城与乡、身与心的某种边界调试与融合。

  住宅楼底、乡野路边乃至天桥之下,从新区到乡间,各式咖啡馆落地生根,氤氲出各类豆子的焙香。原本意味着提神与快节奏的咖啡,在此却演绎出了一种慢节奏慢生活的意味。有山脚下的猫咖,秋千轻晃,轻呷一口,优游自在;有僻静村落里的村咖,咖啡里有草野香、落日长。

  去乡间,淙淙溪水,齿齿碇步,带来了静水流深的润泽。古有谢灵运寄情山水,成一家之宗;今有老少还乡,回返自然。高楼间,城市营地辟一处清幽,自助烧烤享一番野趣,在日常生活的罅隙里安放心灵,便是千金难买的清欢一刻。

  躲进乡村怀抱,并不意味着与城市息交绝游。实际上,城与乡的相拥更带来了振兴机遇,让半山之上、社区之内亦开启一扇书门,让阅读真正成为毛姆笔下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有志青年得以借着通达大道返乡创业,施展浑身本领,探索着化“流量”为“留量”的方法,告慰家人亦不负家乡抚育。

  随着年岁渐长,有曾祖辈故去,回到最初老家便不再是过年的一种必需。但遇到长辈,总少不了追忆童年往事,那些模糊不清的启蒙记忆便潜在地拼就了今日的我。每次回家,都意味着日历又翻过一页,岁月的年轮圈圈圆圆,标记着我的生命尺度,亦诉说着家乡苍南的旧事与新生。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