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稻秆垛
杨道敏
叠稻秆垛,苍南县江南垟蛮话叫叠稻秆堂,意思是叠成一堆堆房屋状的稻秆垛。1991年以前的农耕时代,一堆堆四方形房子似的土黄色的高大稻秆垛在江南垟农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它与低矮的农舍、烟窗中冒出的袅袅青烟一起,构成了乡村的一个极富特色的景观。
稻秆,即稻草的俗称,它是稻谷收获后的副产品。现在采用收割机收割后,大多数农民们往往在田间地头晒干后直接烧毁,大面积烧毁时,往往会带来了迎面而来的滚滚浓烟,遮天蔽地,既浪费了富贵的燃料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
在1991年苍南一带液化石油气基本普及以前,稻草是个宝,农民们是绝对不会自行烧毁的,因为它可以搓成稻秆绳用来捆扎收获后的稻谷,也可卖给粉干加工户用来捆扎制作好的粉干,也可作为猪栏、牛栏的垫栏材料,用来收获栏肥,也是煨泥灰(一种富含钾肥的农家肥)用的主要燃料,也是种植蘑菇的重要基础原料,也是农户制作床垫和茅屋草苫(用来盖屋顶、做屋墙)、遮阳草薕的重要材料,当年农村还有茅草屋。最主要的是,它作为一年内做饭烧菜用的薪柴。用土灶燃烧后的稻草灰富含钾肥,也是重要的农家肥之一。
早年因为有用,农民们在收割稻谷时往往齐根割起,使稻秆能够尽量长一些。稻谷脱粒后,用少许稻秆在几把稻秆头二十几厘米处扎成大小基本一致的一束束晒干后,再用十束左右稻秆捆绑成大小一致的一捆捆,在住房前后的石基上堆叠成尖顶屋状的稻秆垛备用,用时再一捆捆拉出来。
每到夏收和秋收结束后,便会见到农民们上下配合,在自家前后,将已经捆绑好的稻秆捆集中在一起,堆砌稻秆垛。堆稻秆垛是有学问的,要求堆砌在用块石堆砌平整的稻秆垛基上,这样可以防水和防潮。之后,按照稻秆垛基的大小,左右交叉,相互捆绑,堆成四方八正的一层稻秆垛,然后再用相反的方向,像砌砖墙一样不断向上堆砌,这样它们就会相互支撑,不致于在堆砌至五六米高时倒坍,也不至于在以后一捆捆拉出来使用时倒塌,也不至于在刮台风时倒塌。
稻秆垛基本叠好后,还要在顶部叠出四方椎形,并像泥水匠铺屋顶瓦片一样,首先用稻秆束作为瓦片,相互叠压,在稻秆垛四周做好略为伸出的草檐,然后从四角逐层向稻秆垛顶部叠盖并收拢,最后用一束稻草骑盖住稻秆垛顶部,并用捆绑有砖块的稻草绳固定住,这样就能保证大风大雨时,稻秆垛里面的稻秆不会被雨水淋湿。一些大户人家堆砌大型稻秆垛时,站在地面的人还要站在高高的木凳上,用冲担(一种两头尖尖、用来担稻谷和稻秆的竹制工具)向上递送稻秆捆;堆砌更大型的稻秆垛,人们甚至要使用长长的竹梯向上递送稻秆捆,这样才能将一捆捆稻秆送到必要的高度。
在薪柴不足的年代,稻草也有人偷。我阿太年轻时,家后门的稻秆垛就经常被偷,以至于自家的薪柴也不够用。他一怒之下,便在夜里掏空了稻秆垛,自己躲在里面睡觉,准备抓住夜间偷稻秆的毛贼。果然在一天下半夜抓到了这个毛贼。因为是熟悉的人,当时警告了几句,便放他走了。没想到第二天,他叫来了几个牛高马大的兄弟,把我阿太揍了一顿,说是我阿太倒了他的霉。
解放前,放火烧稻秆垛也是穷人报复地主的一个手段。有一个穷人因为到地主家借钱,他总是有借无还,地主这一次便不借他。他一怒之下,卖掉了老婆,把地主家的一个大型稻秆垛给烧了,自己外出卖为国民党兵,直到解放后才敢回乡。稻秆垛也是1978年以后一些人逃避计划生育避难的地方。在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他们家里不敢住,外地又出不去,便掏空稻秆垛为家,晚上就全家在里面睡觉。冬天,稻秆垛也是很温暖的。
麻雀、老鼠有时也以稻秆垛为家,以它们为食的菜花蛇也就经常以此为家。菜花蛇被信佛教的人抓住后,往往会被送到偏僻处的垟心放生,但有的却还会游回来,除非送得很远。它认为这里有老鼠、麻雀等食物,这里又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人类不会伤害它。
当年,每到冬天有太阳时,老人们便头戴黑色风帽,拿出板凳靠椅,双手套在衣袖里,坐在稻秆垛的向阳处晒太阳,并聊家长里短,交流感情。今天,乡村的稻秆垛已经不见了,乡村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值得记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