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舥艚阴均陡门渊源 ——纪念阴均陡门创建815周年
林茂则
朱熹逝世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8年后的嘉定元年(1208)始建舥艚的阴均陡门。两者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能联系在一起?要弄清楚这点,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朱子的人生履历。
朱熹,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出生。19岁登进士第,71岁逝世,登第后仍在世52年。按宋朝官制,进士初授官职一般是(副)处级。也就是说,朱熹19岁就是(副)处级干部了。但他显然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中进士后的52年里,他仅仅做了9年官,其余43年都在著书立说、授徒讲学。他以程颢、程颐思想为基础,充分吸收各家之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自洽的理学体系。长期的教学工作,造就了他的桃李满天下。
朱熹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经典名言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子“以民为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最近,仔细阅读其相关著作后发现,朱熹其实与舥艚的阴均陡门有着颇多渊源,简单提炼为以下四点。
一、朱熹弟子汪季良知平阳县
南宋开禧二年(1206),汪季良知平阳。汪季良是绍兴五年(1135)状元汪应辰之孙(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一)。朱熹和汪季良有一层特殊的关系。朱熹是汪应辰的从表侄(朱熹《晦庵集》卷八十七《祭汪尚书文》),汪应辰器重朱熹并对其有提携之恩。如绍兴三十二年(1162)九月,汪应辰知福州时路经建安与朱熹相见,交谈后认为朱熹为国之栋梁,遂向朝廷举荐。隆兴元年(1163),汪应辰将朱熹请至福州,谈论北伐、闽中之事。朱熹与汪应辰之子汪逵亦有颇多交往。可见,汪朱两家交情匪浅。因此,汪季良拜朱熹为师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朱子语类》中有至少有2条提问记录。
朱熹的民本思想在赋税方面,具有鲜明的均税理念。他建议政府实行“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在《答张敬夫书》里说:“类会考究而大,均节之。有余者取,不足者与,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绝矣。”凑巧的是,汪季良知平阳后施政宽仁、爱民如子。如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中载,平阳县酒坊25家倒闭了21家,但还得按25家交税,这些税赋最后只能平摊到百姓身上,致使贫困逃亡者众多。嘉定二年(1209),汪季良向朝廷申请,把废寺残田和私造货币犯充公的田地分给民众种粮,同时减轻税赋,解除饮酒户的负担,朝廷最终允许了这一申请。平阳终于去除百年之疾,民众“无不歌舞赞叹”。
汪季良在平阳任上,还编成了《平阳会书》四卷,此为平阳县第一部财政税收专志。叶适为作《平阳会书序》,认为“一县会计,天下同有也,所以取民必有正也。取而不得已,必有宽也。有正义也,有宽仁也,未有不由仁义而能使民思之者也。观是书者,可以知其志矣。”可见,汪季良在平阳任上的施政思路与老师朱熹一脉相承,在践行朱熹以民为本的思想。
二、朱熹教苍南弟子林善补读书
除了知县汪季良之外,朱熹还有5名平阳籍弟子,其中1名是金舟乡下岭(现苍南炎亭一带)林善补,字退思。叶适曾称赞他“经营四方,杰材伟士无不师友”(叶适《水心集》卷二十一《夫人陈氏墓志铭》)。
新知县到任地方后,一般会拜访当地乡贤,了解民情。当地有位“杰材伟士无不师友”的同门师弟,更应是汪知县的重点走访对象了。朱熹与林善补之间,亦有不少书信来往,探讨如何读书。比如其中一篇《答林退思书》:“读一书,先其近而易知者,字字考验,句句推详,上句了然,后及下句,前段了然,后及后段,乃能真实该遍无所不通。”简单讲,朱熹认为读书要循序渐进、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由于得到朱熹这样顶级大师的悉心指导,林善补于嘉定元年(1208)高中进士。后来,叶适对林善补的为官之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叶适《水心文》卷七《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叶适曾权吏部侍郎,专做组织人事工作,这样的评价非常难得。这里面,应有朱熹的一份教导功劳。
三、阴均陡门创建与朱熹的纽带关系
南宋中期,江南垟已大多成陆。然而,金舟乡舥艚(今属龙港)的阴均山麓却有个大缺口,海水还能沿着魁江冲到夏口一带。当时内陆虽建了多个陡门,但都是小型水利工程。就在林善补登第那年(1208),江南垟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乡绅林居雅变卖家产,支持汪知县创建舥艚阴均陡门。林居雅支持力度之大,可谓空前。据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撰写的《林南仲墓志铭》和理学大师林希逸撰写的《永嘉林国辅墓志铭》等相关资料记载,林居雅是林善补族叔,系金舟乡林湾里下岭人(现苍南炎亭一带)。因此,除了作为乡贤的情怀外,笔者猜测,林善补、汪季良的同门关系,以及林善补、林居雅的亲属关系,在汪季良与林居雅的联络沟通中,应该起到了一定的纽带作用。阴均陡门建成后,鳌江以南几万亩土地变为良田,其规模不亚于现在的龙港新城。
四、朱熹民本思想实践:阴均陡门社仓
更重要的是,阴均陡门建成后,知县汪季良、义民林居雅等采用了朱熹首创的朱子社仓方法,即经营陡门边滩涂地,接济平阳十乡百姓,借贷不计息,遇饥岁并蠲其本(杨简《慈湖遗书》卷二《永嘉平阳阴均堤记》)。所谓朱子社仓,简单地讲,就是通过乡贤的担保,从政府那里借米,然后低息或免息借给穷苦百姓。现在的苍南金乡、钱库、宜山、望里及龙港一带等地都是受益者。从本质上来看,朱子社仓的目标,是让穷苦百姓能共同富裕起来。如果按现在的时髦来讲,那就是金融创新。4年后,知温州杨简专门写文章,表扬了这一做法(杨简《慈湖遗书》卷二《永嘉平阳阴均堤记》)。可见,早在815年前的南宋,在江南垟乃至整个平阳,就已经开始实践朱熹“以民为本”的思想了。估计朱老夫子本人都想不到,即使在他逝世8年后,仍在无形中助力着阴均陡门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