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 精提升 | 绣出“新画卷” 苍南全域旅游百花齐放
苍南新闻网4月1日消息:140米长的玻璃栈道让游客以“云端漫步”的方式俯瞰田园景色,广袤的乡野大地上蔓延着油菜花汇成的“金色海洋”,修整复原古道风貌突出展现矾矿文化精髓……这些提升城市质感的细微改造工程,不仅促进了城市品质提升,擦亮了苍南的“旅游名片”,更通过新旧元素的结合让当地居民踏上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全县各地聚焦做好旅游“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和硬件结合、内部和外部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以现有资源、项目为基础,全面开展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接待场所的“微改造、精提升”,促进我县旅游公共服务大提升,推动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入库项目125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1754万,一季度已完成投资17554万,同比增长485%,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已达80.7%,已竣工项目达65个,竣工率52%。
“想不到老街能变得这么美,游客过来玩过都竖起大拇指”,霞关镇的村民时常感叹,“微改造”真的改出了“大变化”。霞关镇作为省5A级景区镇,素有浙江“天涯海角”“圣托里尼”的美誉。镇内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浙闽周边文旅网红打卡点,但面对纷至沓来的人潮,小镇也曾陷入停车难、吃饭难、住宿难等窘境。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一日游让当地村民享受不到乡村游带来的红利。去年,霞光镇借助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契机,从细微之处进行改造提升,补齐短板,提高景区品质。霞关老街作为“微改造”的核心项目,从建筑外墙、景观亮化到标识标牌等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提升。同时老街内还新增了霞关口述馆、旧书坊及非遗馆等新产业元素,进一步满足了游客“游乐怀旧”新体验。为了更好地留住游客,该镇还新增了15家精品民宿,满足游客餐饮、聚会、娱乐等多方位需求。同时,霞关作为渔业大镇,依托海洋资源,做活海的文章,将原先的无证小型船舶纳入规范化管理,统一建造了12艘安全系数高的休闲渔船,在满足游客海上休闲娱乐加专业渔船捕捞的活动需要的同时,也为渔民转业增收开创一条全新路子,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稳定创收的华丽转变。霞关镇镇长曾林霞表示,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该镇游客承载量从原来的2000提升到了8000,2021年度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随着游客增多,当地市场活跃,2021年总共增加海鲜餐饮类、民宿类、休闲旅游观光类等经营主体135家,其中年均达到50万的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近70%,真正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藻溪镇通过“微改造”实现了挺南红色文化园的大变化,以总投资300万元的投入实现了“一馆一基地一记忆二堂”的建筑布局。走进文化园,游览挺南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革命基地、挺南乡愁馆、文化礼堂等展厅可以看到德育结合的红色文化课堂、红色遗产、先烈革命历史等极具时代特色场景,在赓续挺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让此处成为承载当地人乡愁的红色文化园。同时,该文化园还借助卓越的自然环境建设了特色书屋、露营平台、儿童户外活动区等观赏游玩区域,以红色文化结合绿色美景的方式唤醒了革命老区新的活力。山川美景作为藻溪的另一特色,该镇在当地流石山上打造了一条长约140米、宽1.5米的玻璃栈道和2处玻璃观景平台,漫步于栈道中,可从不同角度观赏灵溪和藻溪自然风光及田园景色,可谓步步见风景,步步有惊喜,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也吸引了更多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在三月走进马站镇中魁村,可以看见一大片油菜花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上蔓延开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景象,让游客徜徉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尽情享受油菜花带来的春日气息。自启动“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建设以来,中魁村通过对四季柚采摘园入口节点打造、绿化美化,以及对民居的改造修缮,优化了村庄的整体品质,让好山好水“变现”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产业、休闲旅游等有机融合,做足做好产业深度融合文章,让这里成为独具特色的诗意乡村。伫立在花田边的“未来乡村”柚子景观雕塑,给这篇花海又增添了可爱的元素,文化创意与自然景观融合,赋予了村庄新的活力。抬眼望去,郁郁青山之间,那是属于柚子树的一片绿意盎然。“现在去采摘柚子更加方便了”,慕名而来参与柚子采摘的游客对采摘驿站投用和游步道的“微改提升”竖起了大拇指,不仅提升了采摘的体验感,更在采摘途中将村庄田园美景尽收眼底,在“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中突出了倾听游客心声,重视体验反馈,实现了不断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
南宋镇采矿历史悠久,矿山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留存着几百年采矿历史的石门岭大岗山矿硐群及挑矾古道。今年以来,南宋镇相关部门经过现场踏勘后发现,在多年停产之后,大岗山矿硐群周边环境景观杂乱,挑矾古道部分路段破损,古道入口、沿线标识系统缺乏,古道两侧杂草丛生等现象。“微改造、精提升”关键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对文化遗存进行修缮利用,从文态风貌上打造一个具有独特标签的旅游目的地。该镇通过修建矿硐护栏,建设停车位、回车道,增设古道沿线标识系统、休息点及观景平台,修复破损路段,清理疏通古道等措施,全面改善了石门岭大岗山矿硐群及挑矾古道的整体面貌,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石门岭大岗山矿硐群及挑矾古道环境景观经过提升改造后不仅维持了古道风貌,还改善了基础设施环境,提升了沿线景观,挖掘出了南宋沉睡的矾矿文化。同时古道的疏通整治也贯通了城区与矿硐群,重新展现一条承载矾矿人文记忆、展现南宋地域特色的登山步道。
纯白色的墙体、错落有致的布局、随处可见的涂鸦,坐落于灵溪镇新港村的灵江文创基地(天吊仔艺术馆)经过改造提升,成为了出品文艺大片的拍摄宝藏地,更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一份闹市中的宁静。该艺术馆的前生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灵江自来水工厂,通过“微改造”在保留建筑元素原有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引入产业新业态,将历史感以高品质的方式保留并转变成了集艺术品展示、教育、创造、推介艺术美育和艺术理念的创意艺术空间,让老建筑更适应现代生活需求重新焕发生机,在乡村的土壤扎根、发芽,等待孕育出丰盛的果实。历史老建筑的活力重现,不仅让建筑外貌在“形”上焕然一新,更让业态“新”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创业、参观、游览。如今的文创基地不仅每天都有人前来休闲打卡,更完善了艺术展厅、美学手作室、多功能活动厅、休闲咖啡厅、音乐创作室、户外自然露营地等配套设施,成为年轻人创业集聚、实现梦想的创业基地,也成为年轻人寻觅美食、体验生活的新基地,让年轻人在此有更多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下一步,文创基地还将进一步聚力乡村文艺复兴,打造多元化、创造力、实验性和成长型和复合型的艺术平台,为灵溪镇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那一盏点亮乡村文化的愿景之灯。
苍南县旅体中心相关负责人龚象碧表示,我县将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着眼于传统建筑、公共节点、配套设施等细微之处,逐步实现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环境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交通更精密、村镇更精品、业态更精彩的大变化,不断书写全域旅游百花齐放的精彩篇章,齐心“绣”出更美的“浙江美丽南大门”,为苍南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助力。(记者 林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