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交出优质提案建议 为苍南高质量发展贡献“金点子”
陈作利代表——
组建过硬管理队伍推进海洋渔业发展
苍南是浙江省沿海重点渔业县之一,县辖海域位于东海中部与南部交界地带,全县海域面积2740.2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县陆域面积的3倍;现辖7个沿海渔业镇,渔业从业人口45600余人,拥有捕捞渔船、养殖渔船、渔业辅助船等2600余艘。作为渔业大县,渔业产业为我县渔村、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增收的机会,已成为我县部分乡镇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大批渔民更是通过发展渔业生产,率先致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8年12月,因机构改革原县海洋与渔业局撤消,其渔业管理职能划入农业农村局,渔业船舶检验划入交通局,但随着渔业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增加,渔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的渔业管理机构在人员装备、队伍结构、职能衔接等方面暴露出“少、老、缺、弱”等问题,与之需承担的重大职责任务不相适应,我县渔业事业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制约。
陈作利代表建议县政府能够综合考虑当前我县渔业发展现状以及渔业乡镇实际需求,建立苍南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专门对接落实全县的渔业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县渔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与保障,助力我县尽快实现由“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转变,推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我县海岸线绵长,目前下辖7大渔港,其中一级渔港一座,二级渔港3座,三级渔港2座。全省目前普遍存在渔港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为更好地开展渔港港长制管理,要探索建立渔港管理物业化机制,而只靠行政主管部门很难做到,因此,组建一支渔港管理服务队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陈作利说。
“我县是渔业产业大县,目前已基本形成紫菜、大黄鱼两大养殖基地的格局,渔业养殖专业性较强,而我县养殖主体的文化程度又偏低,因此,组建一支渔业产业服务队伍,不仅能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加强指导,更能在加工、售后、宣传及品牌打造上为养殖户出谋划策,更好地提升我县渔业产业水平。”陈作利说。
陈作利还建议组建和壮大渔业管理队伍,以辅助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进行日常管理,为我县渔业事业提供更好的执法服务保障。
董明明委员——
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汇聚创新力量,形成创新合力,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激活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是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3年以来,全县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达25%,居全市第2位,仅次于瓯海区,尽管增长较快,但我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与省、市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县科技创新仍存在企业科技含量偏低,创新聚集功能欠缺,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
董明明委员建议,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科技创新梯队。“鼓励支持印刷包装、塑料制品、针织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将研发投入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准入的重要考量标准,引进一批研发投入强度大的高新项目。并针对我县已有的科技型企业,建立县领导联系制度,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规划,组团服务和分类支持,发挥好科技创新主体的龙头示范作用。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级高企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以及重点企业研究院,引导中小微企业灵活设立研发机构,释放‘创新红利’。”董明明说。
“要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海西清创园、科技孵化器、温大苍南研究院、浙工大苍南技术转移中心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探索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新方式,完善‘创新劵’制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仪器仪表与电气设备、塑料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水平,整合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加快形成‘一站式’综合创新服务能力。”董明明说。
董明明还建议,要鼓励企业引智创新,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口联系,建立高校与我县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扶持企业建设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坚持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尽力为科技人才展示才华提供良好的平台。认真贯彻科技人才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为企业广纳科技人才,不断壮大充实我县科技人才队伍,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陈瑶代表——
调整职校校网布局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迈入“十四五”新时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的“1+5”发展目标定位,苍南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集聚人才、技术等高端创新要素,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优质服务供给,全面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为此,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近几年,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县劳动者素质、加速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就业、缓解企业用工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因缺乏统筹规划、投入渠道不宽、发展后劲不足等因素,我县职业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职业教育优布局、调结构、强基础、提质量已势在必行。
陈瑶代表建议我县应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将普通劳动力资源提供的单一型结构转变为普通劳动力和中高技能人才资源相整合的多样型多层次型人才结构,为建设美丽新苍南提供充裕的职业技术人才支撑,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对全县职业学校校网布局进行调整,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通过整合、扩容、转型等多种方式,在保留并扩建苍南县职业中专的基础上,新增苍南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迁建,保持全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并通过资源整合,办成一所民办职业学校。”陈瑶说。
“建议多种渠道筹措和增加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保障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智慧校园建设、设施维护设备运转等提供资金保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中职“三名”工程、师资队伍培养、影响力提升等工程建设。”陈瑶说。
陈瑶还建议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鼓励核电、矿业集团、仪器仪表等企业跟职业学校合作办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鼓励、支持、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建打造山海旅游、时尚轻工、生态农业、生命健康、清洁能源等现代化专业群,开设“新优专业”,服务县域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培养苍南企业适用的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全县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郑伟民委员——
立足矾山地域特色助力旅游资源开发
矾山是浙江省第四批非遗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小镇”,它因矾而生,因矾而兴,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以及沉淀下来的独特的社会形态、风俗传统、人文传说、宗教信仰等,都具有显著的中国元素及民族特点,旅游可开发性强。随着矾矿的改制和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矾山的旅游产业迎来大发展、大飞跃的大好时机,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与短板,不仅需要改善软硬件,还需要对旅游活动进行精心策划。
郑伟民委员建议,矾山旅游要“有声”“有色”“有味”“有品”。“要发出导游的声音,因为导游是游客对景区认识的主要途径,要改变之前我县‘哑巴游’的状况,策划有品位的茶吧或酒吧,吸引歌手或民间艺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或沙龙等。还可以利用矿硐的综合开发,策划大型的《印象矾矿》主题歌舞表演,为游客奉上一场视听盛宴。”郑伟民说。
“山不在高,因‘矾’得名,矾山旅游要保持矾山的英雄本色,建议在旅游景区的logo设计上采用以明矾为材料,从而突出‘矾’的特色。利用矿硐的自然条件,以‘黑’‘炫’为主色调策划旅游项目,产生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依托矾山的旅游资源,打造朱程故居红色旅游,鹤顶山、笔架山杜鹃花与高山芦苇的颜色之旅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摄影基地,成为网红打卡点。”郑伟民说。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郑伟民建议,每年举办矾山美食文化节,评选出十大美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美味佳肴。因地制宜开发出与众不同的矿硐恒温旅馆,让游客体验到别有风味的住宿感受。建议旅游活动多策划一些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互动的项目,如明矾结晶过程的体验、肉燕制作工艺的体验、矿硐内矿工工作生活的体验、红色军旅基地的参与以及沙龙演出中的互动等,让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中细品矾山的特色。(记者 陈薇拉/文 李士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