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宣传资料  ->  2018时评赛  -> 正文2018时评赛

“浙”里乡村正美丽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诗意的桃花源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苍南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从鹤顶山上的鹤山村到东海之滨的韭菜园村,从峡谷深处的大娥村到江南水乡的项东村,浓墨重彩的美丽乡村建设全景蓝图已经覆盖苍南版图。乡村振兴在“浙”里焕发出强劲生命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态振兴是实行“生态宜居”的前提。苍南县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温州模式的滥觞之地,曾经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切肤之痛。曾几何时,农村土地上违章建筑乱搭乱盖;布角料褪色水、电镀水,工业废水等污染了乡村的河流;村民卫生意识不强,垃圾乱扔乱倒,环境脏乱差。乡村由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变成了污头垢面的“丑姑”,曾经秀美的村庄日益消失。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起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革命等一系列行动,让乡村实现华丽蝶变,提升为风姿绰约的“女神”。

  生态振兴提升村庄的颜值。对乡村的向往,主要是对美好生态的向往,凡是富裕起来的乡村,都是以美丽作为背景的。只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只有在那小桥流水的人家、只有在那云雾深处的森林老家、只有在那绿色的田野,才能唤起人们浓浓的乡愁。乡村要振兴,必须立足于生态的修复和污染的防治。

  “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保障。农村为什么会凋零,因为留不住人,对于空心村和老人村而言,谈何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苍南虽然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和流动人口输入大县,但是由于城镇化发展造成的城乡差异,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样也避免不了这一现实。农村的人口流失,人才流失是不争的事实。

  人才振兴创造村庄的价值。土地可生万物,为什么就生不出钱来呢。传统的农耕文化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习总书记说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只队伍应该有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村土专家、一技之长的乡土工匠艺人、懂科技有先进理念的年轻一代新农民、热爱家乡回乡创业的乡贤创客。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应该出台相关农村人才保障制度,让农村成为他们施展身手的舞台,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让所有来农村的人能够找到心灵的安放之处。农村的资源盘活了,农村才“活”起来,美丽乡村才有了意义,否则只是一场美丽的梦。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乡村文化振兴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基石。苍南地处浙南一隅,靠山傍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苍南农村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有形载体诸如宗祠、庭院、古树、戏台、村落结构等凝结乡土记忆的公共空间。无形的载体就更丰富,诸如乡风习俗、家风家训、日常礼仪、道德传统、民间信仰等。苍南通过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率全国之先,将遍布农村的宗祠改建为文化大礼堂,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等积极的乡村伦理价值和道德体系,让无形的文化在有形的载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文化振兴凝炼村庄的气质。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无一不是从农耕文化中来。文化是乡村的魂魄,是乡村振兴的里子。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充分挖掘村庄的文化资源、历史底蕴和传统价值,复兴乡村文化,以内在的纽带凝聚起村民精气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移风易俗、农民体面教育等村庄治理中。探索乡村治理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法律的框架之下,通过乡村文化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治理,自我平衡。如著名的“枫桥经验”就是通过民间调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浙”里的乡村,有“青山绿水入画来”之颜值,有“稻花香里说丰年”之价值,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气质。

  “浙”里的乡村,正美丽以待。

  (钱库镇新安社区 陈守岸)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