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县政府五年工作回顾
苍南新闻网2月14日消息:过去五年,是我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全力推动新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双海双区”战略,扎实推进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较好完成了县九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展现了苍南发展的“加速度”。
2016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2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9.0%;财政总收入51.7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和1.8倍,年均增长10.3%和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70元,分别年均增长9.0%和12.4%,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苍南工业园区和龙港新城为核心、6个乡镇产业园为载体、多个特色小镇为补充的产业平台体系。工业经济平稳发展,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3家、规上企业157家,完成“个转企”4743家、“企转股”43家,成功挂牌“新三板”企业3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5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名牌产品11个……一串串数字,代表的是企业努力拼搏收获的“成绩单”,更代表的是政府引导下,我县经济的活力。
除了工业、商贸、网络等,我县旅游经济也蓬勃发展,创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69.9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番茄、茶叶、四季柚、葡萄、紫菜等一批农业主导产业,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46个,“三品”认证面积达14.5万亩,2016年农业增加值总量全市第一,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6个、粮食生产功能区15.2万亩,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近年来,生态环境改善的呼声愈发强烈,各级党委狠治环境污染的决心也十分巨大。五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五水共治”强力推进,完成治水投资81.5亿元。“河长制”实现常态化,“清三河”行动深入开展,完成垃圾河治理54.4公里、黑臭河治理51.6公里,打通断头河13条,全县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三改一拆”不断加强,拆除违法建筑1120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2245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考核位列全市前三。“一打三整治”全面完成,取缔“三无”渔船2085艘,各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城乡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有序推进,648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相继建成投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模式成为全省样板。污染整治持续推进,关停重污染企业41家、畜禽养殖场606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01台,取缔违法排污窝点917个,淘汰落后产能52万吨,环境违法案件刑事拘留116人,废水、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52.6%和46.5%,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从46.6提升到76.7,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年来,我县还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例高达74.6%。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一批文体项目建成投用,县民族中学、龙港高中、县人民医院、县三医等一批迁建项目基本完成,建成校安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体育健身苑点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1200处,新增公共服务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金乡卫城保护、矾山矾矿申遗取得积极成效,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卫生强县、体育强县,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卫生应急示范县,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此外,文体惠民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各类文体活动3058场,有序解禁民间划龙舟活动,得到群众广泛认同。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成功处置一批重大矛盾纠纷、“五闹”事件及网络舆情,有效整治一批地质灾害、安全生产、消防、食品等领域的安全隐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记者 陈薇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