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人民满意吗——岁末年初谈教育
访谈关键词:
★义务教育发展
基本均衡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
重中之重
★强化义务教育
“阳光招生”
★取消招收“择校生”
是利好消息
★公平教育前提之一是
师资配置公平
★2015年五项工作
重点突破
记者郭永慧
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引进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合作办学,新创建市学前教育达标镇5个,新增加省家长示范校4所,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整体推进……这一年,苍南教育正以稳扎稳打的步调拾级而上。日前,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叶信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我县近年教育成果及未来发展蓝图。
记者:2014年我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方面,我县做了哪些努力?
叶信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具体领导下,在全县教育系统的努力下,以93.6的高分顺利通过。这中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简而言之,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经费保障、软硬并进、教育公平以及特色办学。
记者:我县每年都会专门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让全县学校的安全工作警钟长鸣。2014年,我县在创建“平安校园”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叶信迪: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我们逐步健全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等级平安校园创建考核评估制等四项制度,实施了教育系统五项安全大整治行动、学生安全千万家行动、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四大行动,同时还着重突出防溺水、防踩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健康和法制知识教育等七项教育,并强化了校园三防建设、学校卫生室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三个建设。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2014年全县教育系统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学生非正常死亡在万分之零点四以内。
记者:适龄儿童入学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2014年我县在深化小学“阳光招生”改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您认为应该如何破解多年来困扰招生的“空挂户”和“大班额”等问题?
叶信迪:2014年,我们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阳光招生”监督机制,首次在学校内部设立招生工作监督小组;严格控制城镇中心学校的招生规模,规范学籍管理,热门学校新生电子学籍统一由县教育局组织建立或迁移;将接纳符合条件新居民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数扩大到94所,占全县公办学校数近70%,使更多的新居民子女享受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为破解多年来困扰招生的“空挂户”和“大班额”等问题,以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为试点,出台了《2014年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把具有施教区户籍作为入学前置条件,再针对适龄儿童落户情况和适龄儿童家长房产情况的不同,细化各批次的录取范围,对“空挂户”加以限制;同时,以每班不超过45人的班额标准,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今后,我们将把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有益经验推广到全县类似学校,有效解决“空挂户”和“大班额”等问题。
记者:2015年,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将取消招收“择校生”。取消招收择校生的消息,让不少家长很担心,孩子到时一旦考不好,那就连“买”的机会都没了。您怎样看待这种担忧?
叶信迪: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减轻家长负担,营造良好的招生秩序,2015年浙江省公办普通高中将取消招收“择校生”。取消“择校生”并不意味缩减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而是将原先择校生招生计划释放到公费生招生计划中,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较往年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学生考取普通高中公费生的机会将更多,中考录取将更加公平,是个利好消息。
记者:我县的教育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您认为现在的师资分配公平吗?老百姓是否真的满意?
叶信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县的教育宗旨,我们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公平的教育,而公平的教育前提之一就是师资配置的公平。这几年,我县围绕师资公平配置做了大量的工作,优秀新教师首先分配农村薄弱学校,优秀学科教师引导流向城区薄弱学校,多种举措帮扶薄弱学校师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记者:您曾经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是绝不允许没有变化的慢。”可以说短期内我县教育事业确实发生了大变化。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我县教育还将抓住哪些重点进行突破?
叶信迪:简而言之,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成今年三四月份的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级评估;并做好教育现代化县创建的前期工作。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快速推进18所学校扩容提升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推进龙港高中、民族中学等重大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马站、赤溪、金乡等公办幼儿园建设,解决“入好园难”问题。
三是继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关于进一步提高温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继续通过开展教科研专题月活动和学本课堂建设活动;落实高考改革制度,积极应对新高考,加大奖教奖学力度。
四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五是加大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队伍形象,快速推进清理规范在编不在岗“回头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