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 如何避险 自救与互救
地震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强和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
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也叫断裂地震。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在60公里以内。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地震有两个主要参数,一是震级,二是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9.5级(矩震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地震有横波与纵波。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窗、广告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5.在体育馆、影剧院:护住头部,蹲、伏到排椅下面。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车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7.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儿童,避免走失。
8.特别提醒:地震时,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必须予以高度提防。
●远离高层建筑、烟囱、高大古树等,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躲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
●躲开危房、危墙、狭窄的弄堂、修有高门脸和女儿墙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险物。
●不要使用电梯。
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大地震后,在最短时间内展开自救互救,尤其是家庭、邻里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伤亡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自救要点
1.被埋压人员要坚定自己的求生意志,消除恐惧心理。能自己离开险境的,应尽快想办法脱离险境。提醒:坚定求生意志可创造奇迹哦!
2.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应设法先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烟尘而引起窒息。
3.被埋压人员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应尽一切可能与外界联系,如用砖石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
4.被埋压人员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最好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若无力脱险,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水或代用品,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营救。
(二)互救要点
1.原则:先救多,后救少;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要注意抢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壮大抢险力量。及早展开互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2.先抢救困于建筑物边缘废墟、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人员。
3.学校、饭店、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是抢险的重点。
4.要耐心观察,特别要留心倒塌物堆成的“安全三角区”。
5.仔细倾听各种呼救的声音,如敲打、呼喊、呻吟等。
6.要多问,了解倒塌房屋居住者的起居习惯、房屋布局等情况,推测哪里可能有人被埋压。
7.发现遇险者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被埋者周围的支撑物。要使用小型轻便的工具,越接近被困人员越要采用手工小心挖掘。
●如一时无法救出,可以先输送流质食物,并做好标记,等待下一步救援。
●发现被困者后,首先应帮他露出头部,迅速清除口腔和鼻腔里的灰土,避免窒息,然后再挖掘暴露其胸腹部。如果遇险者因伤不能自行出来,绝不可强拉硬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