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拳之“刚柔法”传说
金林龙拳照
刚柔法虎形拳
今年11月份以来,“温州市第三届体育社团活动月”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温州南拳的表演赢得观众的好评,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温州南拳发源于什么时候,又有些什么门派呢?
温州南拳是产生、发展和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主要武术流派,它以其独特风格,千百年来盛行不衰,是我市群众喜爱的竞技和健身运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武术的传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江湖不再,物是人非,现在还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各种拳法套路、技击、功法的人大多年过花甲,本土武术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地步。温州南拳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亟需我们深入挖掘与保护,并传承下去。现搜集有关资料,细述温州南拳历史渊源,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读者了解、喜欢温州的“母拳”。
□周建平
武僧避难萧江渡口 艄公儿学艺功仇拳
温州之名,始自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距今已1300余年历史,全境自南至北横跨鳌江、飞云江、瓯江、楠溪江及清江,水域纵横交错,河道星罗棋布。
鳌江流域位于温州市最南部,是浙南闽东的交界。传说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福建南少林被焚后,一位武僧逃至平阳县鳌江流域的萧江渡口,满身血污,前有鳌江阻拦,后有清兵追赶,真是心急如焚,不料天无绝人之路,刚好此刻有一好心艄公见状,将其带回家中避难养伤。伤愈后,武僧感念稍公的救命之恩,遂收其两位儿子为徒,教他们练习南少林拳法。
此后无话,忽忽已过十年,艄公儿子练拳习武的艰辛自不必言,武僧的伤势也已痊愈。这日,武僧告诉艄公,其伤已愈,该走了。临别之际徒儿问:“师傅,我们练的是什么拳法?”武僧曰:“此乃功仇拳法!”
关于功仇拳法的名称,温州各地叫法各异,有称“功仇”、“公仇”,也有称“功绸”、“攻仇”、“功柔”、“刚柔”等,皆为温州各地口音区别之故,其实拳法内容大同小异。日前,苍南攻柔拳术协会将该拳定名为“攻柔”拳术。
李南琴艺成投义军 得保释终成宗师名
却说武僧走后,两位徒儿仍然坚持练功习武,其中二儿子将其拳法传于女儿和女婿阿创。阿创师傅住江西垟,门下弟子以龙港李家垟的李南琴最为著名。
李南琴约生于道光初年,名宗岱,今浙江苍南龙港镇人,以武术驰名江南。李家原来家里颇有积蓄,青年时李南琴因受到乡邻欺侮,发愤从江西垟阿创老师习武。三年间,为招待老师卖去10多亩田,杀过一头牛。那日老师不在,师母坐着对他说:“你来,我用老树盘根法(此法就是现在攻柔拳术中的气贯丹田、落地生根法),让你尽力推搡,看推得动不?”他使尽全力,师母分毫不动;而师母一甩手,李南琴却踉跄倒地。当晚,师母斥责老师道:“南琴跟你三年,这样殷勤,你怎么还不传他真功夫?”
此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李南琴尽得攻柔拳术之精髓,还有所创造和发挥。李南琴在练武中,从未脱离过农活。耕田时,把犁、耙、耖一起扛上田头,轮替使用;挑河泥不用扁担,两手各提一桶,在田塍间来往如飞。
咸丰八年(1858),赵起在钱仓组织金钱会起义,李南琴参加了义军,和另一攻柔拳师陈成开一起担任拳棒教习,被称为“起义军第四条好汉”。后来,义军在瑞安失败,首领牺牲殆尽,南琴只身逃脱,到飞云江边,在涂滩上找到一只搁浅的“马龙”(小渔船名),推到江面,用手代桨,划到对岸,连夜遁回家乡。乡团练要缉拿他,族长博斋便为他向团董杨配笺求情,配笺素闻南琴名气,要他当面试一路拳看看。南琴解衣使拳,腿起处,地面震动。配笺叹服.就同意给他保释,终于保留了攻柔拳术的血脉。
至此,李南琴专心练武习拳,同时,他将武术传给了子弟乡邻,李家垟从此习武成风。其子李守汉、孙李步文等皆名闻乡里,生徒遍布邑内。
两名师完成刚柔法 陈承庚育出高艺徒
却说李南琴之子李守汉,28岁开始设坛,所授学徒遍及鳌江南垟、江西垟、江北,金乡名拳师陈张坤、宜山名拳师应培环都出于他的门下。
在陈张坤的众多徒弟中,有十几位徒弟比较全面地继承了攻柔拳术的技法,其中尤以陈承庚攻力最为深厚,开创了攻柔拳术在全乡及江南的大发展,并且和郑步洲共同整理、出版《南拳刚柔法》一书。
陈承庚(1896年~1944年),金乡镇第八巷人,绰号“糖蔗根”,曾任平阳县国术馆教习。陈承庚年幼时曾跟随云游和尚顾颜起学习鹤法,武术基础深厚,后与陈许会一起请李家垟李守汉来金乡开坛。
由于李守汉当时年事已高,加上路途遥远不方便传授,便由徒弟金乡半垟陈张坤代为传授武功。此后,云游和尚顾颜起也向陈张坤学艺,大家便尊称云游和尚顾颜起为师姑坪老大。
在拳术上,陈承庚苦心研练,不断完善攻柔拳术。例如改编“大四门”,自编“七步跳”套路,自创“三插手”招术等,使攻柔拳术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其门徒遍及金乡城内与温州、瑞安、平阳等地,如金乡陈萃涛、陈家堡陈连勇、金乡陈翔迪、黄焕祥、郑雨宁、陈圣财以及张长弟等,其中陈萃涛是其门下最为杰出的弟子。
郑步周是陈张坤门下另一比较活跃的弟子,民间称其为“吃素人”,与大刀会有过联系。郑步周与芦浦儒桥头有亲戚关系,常与儒桥头刚柔鹤法(俗称牛角)交流拳法。
1929年,郑步周与陈承庚合作,共同将前人之拳法和拳谱进行整理出版,自此温州武术史上留下一本珍贵的拳谱瑰宝——《南拳刚柔法》,该书所载之理论和技术对温州南拳各门派影响深远。
陈萃涛学艺国术馆 温州城传授南北技
陈萃涛(1903年~1950年?),7岁拜金乡侯树郎为师学习刚球拳法,武术基础扎实,后拜陈承庚学习攻柔拳术。1933年获平阳县散打赛第一名,1936年获省试第一名、国试(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特训人员选拔赛)第一名。1936年在师叔们的支持下参加杭州国术特训班,拜刘百川(安徽人,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精传,有“江南第一腿”之称)为师,学习北派武术三年。自此,陈萃涛集南北武术为一体,成为浙江武术界的一代名师。
陈萃涛在浙江省国术馆拜刘百川为师后,技艺更上一层楼,1939年出任永嘉县国术馆教习,1946年出任平阳县国术馆馆长。在温州期间,擅长以攻柔拳术以及太极拳与人交手,在温州曾击败全国大力士张某,击败众多前来挑战的拳师而声名远播。在拳术上,陈萃涛将自己北派武术融入了攻柔拳术中,例如新架杨花墩、大莲、小莲等套路都出自陈萃涛的改编和创新。
金林龙练武声望隆 选拔赛扬名杭州城
金林龙(1913~1989),名阿树,人称玲珑,原籍阁巷沙园,曾住平阳东门,后迁林垟镇林中村定居。曾为瑞安市武协名誉副主席、温州市武协委员。12岁从师郑福总(平阳县张阁村人,万全十八杰之一)习南拳,勤学不辍,苦练武术。后从师陈萃涛习南北拳和太极拳及十八搬兵器,他的武术功夫确实令人赞叹,敬仰观止,乡党百里,名闻遐迩。
金林龙从18岁起在平阳县立坛授徒,颇有名气,声望日隆,当时平阳武术馆长陈萃涛特邀其担任武术教练。金林龙年轻好学,则转陈萃涛老师门下,于是,师徒携手武坛,师亦惜才,尽授平生绝学。
1956年11月3日,金林龙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评奖大会上,与王子平、万籁声等武林名宿同台献艺,荣获一等奖,并受到国家体委正副主任贺龙元帅、蔡廷楷将军等领导人接见,且见到了毛泽东主席。1956年10月15日《浙江日报》第一版上刊登“全省武术选拔表演在杭州举行”消息中载:“温州市金林龙在他表演的‘龙虎门梅花拳’中,施展了浑身解数,他的起伏滚翻,窜奔跳跃的灵敏异常的动作,赢得观众一片赞声,荣获优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