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台妈祖文化节
畲族婚俗表演
互赠礼物
文/陈小向 郭雄侠
9月3日,中华一家亲2014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将在苍南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苍南,同叙乡情,共谋发展。
浙台交流,由经贸到文化,再到中秋话乡谊。苍南作为浙江南大门,把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双方经贸往来不断升温加速,创造了又一个“苍南模式”,引一时风气之先。
通过10到20年的建设,苍南正在努力把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为浙江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桥头堡、主通道和一流的台商投资区。
实施“海西战略”,苍南频频向台商抛出“红绣球”,硕果累累。2012年以来,苍南引进台资项目22个,总投资23.14亿元,合同利用台资4.52亿元,实际利用台资2.06亿元;签约台资项目25个,意向投资额达人民币47.9亿元,包括工业、对台贸易、休闲农业、医疗、商贸等。今年,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在谈成熟台资项目已达20多个,总投资额近30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领域不断深入,养老、文化创意、生物科技、教育等行业都被纳入视线。
以“对接台湾、融入海西”为己任,苍南全面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承接台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平台设施建设为支撑,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海西战略”显成效
苍南成台商投资新热土
苍南与台湾地区同属闽南文化,全县闽南语人口70多万,台胞台属2万多人,两地商贸、文化、人员交流源远流长。
2014年7月15日,浙台文化交流再传佳音,国家民委批复同意中华一家亲2014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于9月2日至5日在苍南举办,并批复同意苍南县为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
苍南县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又是浙江省的“南大门”,与福建省交界,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苍南霞关港与台湾基隆港海上距离仅为120海里。
在2013年全省四个浙台经贸合作区考评中,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名列第一。2013年合同和实际利用台资总量分别占全省4个浙台经贸合作区总量的72.8%和69.8%。
台湾三三会、远雄集团、台湾商圈总会、台湾群创光电、台南大亿企业集团等一批台湾重量级大集团投资者纷至沓来,双方签署了一大批合作项目或意向,其中已有3家投资额超人民币10亿元的台资企业在苍南开工建设。
投资1.5亿元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日月潭农庄项目已在苍南落地,其草莓园已经结出成果,投放市场;台湾木瓜、南瓜、玉米、茶叶等农产品在苍南试种成功,面积达数百亩之巨,目前正在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和落实配套的深加工项目。
同时,苍南以文化交流活动月、浙江·台湾合作周、全省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等为展示平台,提升了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土。
“苍南模式”新样本
大胆探路积累发展经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台经贸合作,苍南以领跑姿态融入海西,实施“双海双区”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探索出又一个“苍南样本”。
浙台经贸合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学习,没有案例可以参考,唯有先行先试,大胆探路、实践摸索。
“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主动作为。”苍南县出台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文件,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台资项目落地领导全程负责制及绿色通道制度。走出去请进来,积极组团参与浙洽会、厦洽会、西洽会等各种两岸经贸交流展会活动,组团赴台湾交流对接活动,邀请国内台商协会、台企负责人和台湾本岛的企业、团体、单位、个人来苍南考察交流。
要引得台商来,还要落得了地。苍南在规划建设、用地用海、港口贸易、税费减免、通关便捷、金融支持、利益保护、准入门槛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更加方便的政策规定,形成吸引台商和各路资本投资的价值洼地。实施对台商投资项目实行全程无偿代办工作机制,形成了招商安商亲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在苍南投资的温州台商协会许灿欣会长认为,苍南县委、县政府对台商的支持,体现在速度、效率上,公司的项目审批16个工作日内完成,2个月内完成正式批文转接手续,为台资企业建设投产赢得时间和先机。
作为探路先行者,苍南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从体制机制寻求突破。该县成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管委会,建立了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联席会议制度,并下设工作办事机构——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管委会办公室(对台经贸合作服务中心),突出宣传规划、对台服务、两岸交流、招商引资、指导协调等功能,确保“一区多园、统分结合”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有序运作。
在战略、规划、机制、项目上多方探路,聪明的苍南人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走在了全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工作的前列,处处体现了“苍南速度”、“海西精神”,为探索新时期两岸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树立了先进典型。
对台经贸合作,苍南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样本”。
“平台支撑”扩空间
优化环境描绘发展蓝图
台商纷至沓来,建设规划,产业发展,新经济面貌需要新空间。苍南借此机遇扩大对台贸易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苍南建设成为服务浙南闽东北地区发展的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制定“两区四平台”的战略定位,苍南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
把合作区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浙江“海西”建设的先行区,把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和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四大平台”。
突出“三核心三走廊”的空间格局,全面改变苍南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三核心”,指龙港新城、灵溪新区、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连接“三核心”的三条走廊,“78省道生态产业走廊”、“龙金大道块状特色制造业走廊”、“黄金海岸线海洋经济走廊”,串联起各条产业带,形成辐射全县、“一区多园”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巨大空间平台。
苍南县的江南海涂围垦、大渔湾围垦工程在不久的未来将为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提供1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同时,霞关港经商务部、海关总署批准列入对台小额贸易更加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取消对台小额贸易“双限”制约,推动苍南海上对台客货直航,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交通物流综合通道正逐步得以实现。
随着“四大平台”建设的展开,苍南已经由长三角的末梢转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前沿阵地。“融入海西,对接台湾”,苍南大力实施“浙商引回、台商引进”的决策部署,加快承接台湾第三波产业转移,全力引进台湾先进制造业、高效精致农业、优质服务业等,推动苍南经济转型。
距离近、人缘亲、语言通,相信今后苍南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会有快速的进展,两地经贸合作前景具有无限想象空间。跨越海峡,心手相牵,两岸经贸交流开花结果,不仅提升民众福祉,更为两地全面深入的文化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