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风土: 创作|风土|读书|人物|艺苑|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又见“抬大猪”(组图)

2014年07月08日 23:21:09来源:苍南新闻网
 
 
 
 
 
 
 

李甫仓 李士明/文

李士明/摄

每年农历六月初七,我县新安乡东社村等周边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抬大猪”活动。一路上鞭炮不断,锣鼓喧天,一时间万人空巷,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四里八乡的百姓也不约而至,一起来参加这一盛事,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项活动2011年被列入温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库镇新安社区协天庙会的主要内容。

“抬大猪”活动源于一种民间祭祀习俗。据凌涌所著《林泗信仰民俗考》提及祭祀的物品中,猪头是最主要的一种。而东社村和东浃头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居,都是以全猪作为主祭品,独具特色,其中尤以东社村规模最大。

这种“抬大猪”的习俗何时开始,村里的老人都说不上来,只是表示自己孩提时代就已经有了。记得当时农民等劳动完工后,夜间由村人举着火把,吆喝着在夜间将“大猪”抬到殿里。而如今“抬大猪”的时辰已越来越早,一般在下午两三点左右就开始了。

祭祀活动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每家每户都要出人手帮忙。村里的屠户也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到几个“头家”家里将大猪收拾干净,程序主要是宰杀和清理。“大猪”被抬上猪架固定好后,还要精心装扮一番,扎上红绸,戴上项圈、金牌、耳环,插上蜡烛,嘴巴里还要放进一个青柚子。

作为祭品的“大猪”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并饲养几个月,所以往往体型庞大,据说曾经最重的一头达到了1100多斤。一切准备就绪后,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小孩子在前面提着灯笼、打着红旗,乐队紧跟其后吹拉弹唱,村民抬上米塑戏文人物、水果、年糕、粽子和各色菜点等诸多祭品,最后就是众人簇拥抬着披红挂彩的“大猪”。一路上鞭炮不断,锣鼓喧天,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队伍到了距祭祀场所约百米处,活动高潮来临,小伙子们抬着“大猪”在大街上开始吆喝着快速奔跑,途中不停歇、不减速,直达目的地。

“大猪”进祭祀场所依次排好陈列,一夜灯火通明,村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直到第二天凌晨。第二天凌晨“大猪”会被抬回“头家”家里,有份的村民会早早地来分肉,中午还会安排一场酒宴,含“添福添寿”之意。第二年要当“头家”养“大猪”的人,要在当天凌晨把猪架抬回家,由于这被认为是件好事,因此很多人会争着去“抢”。据说,有个村的“头家”已经排列到八年之后。

于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七和初八两天,就成了东社村等村最热闹的日子,远在他乡的村里人一般都要在这个时候赶回来,邀上亲朋好友,相聚一番;四里八乡的亲友也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不约而至,一起来参加这一盛事,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随着每年活动的举行,今年,在其周边的村居也举办类似的活动,在舥艚新桥林泗爷老家也举办“抬大猪”活动。

链接>>>

宋代曾为沿海人民做过贡献的传奇式人物———林泗爷,是舥艚新桥人。

关于林泗爷的民间传说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平阳县故事卷·林泗爷》,说的是林泗爷在平阳北港开药铺时,撕榜文,救公主的事。民间传说在平阳、苍南两县的民间故事卷中有较多的记载。一是生前能知天文地理,善观气象,使沿海渔民免遭台风袭击而造成损失;二是懂医术,济世爱民。甚至公主生痧气,林泗仅用一帖药就把公主的病给治好了。皇帝要给他封官时,林泗说自己一不愿做官,二不要钱,只为家乡闹饥荒,要求免税三年。皇上听后,减免平阳田赋三年。林泗为人民做了这么多好事,故而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和信仰,每年清明和农历六月初八(诞辰)民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请这位浙南闽东的地方神———林泗爷。

关于新安乡的林泗爷庙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新安乡有人在河边用船捞河泥作肥料,偶然捞上了一只木头雕刻的林泗爷塑像。捞河泥的人不大相信这些神灵,就把它抛下水了。不料从船尾抛下去,又从船头捞上来,一连几次都是这样,他只好把它带回来。盖了一个用稻草挡雨的小庙,把木像供在其中。相传,后来林泗爷一直显灵,庙宇就一次比一次被加大了,一直到今天这个模样。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