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双鱼纹碗
唐代,1984年藻溪新联出土。敞口,斜腹,口沿外壁饰一道弦纹,矮圈足,底平。内底及壁刻划双鱼纹,双鱼头尾相对刻划,刻法流畅、娴熟,纹饰生动形象。碗内、外壁通体施满釉,釉色青,釉面匀净,光亮,有细裂纹。内底有泥点叠烧痕迹。胎青灰,质地致密。高3.8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6.2厘米。
◆粉彩仕女赏景图茶盘
清代,葵口,浅腹,平底。口沿及内底外沿施一圈金黄釉,通体施白釉。内底绘三仕女赏荷图。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饱满。图案空白处行书题“夏景赏玩在荷池句”。
◆新石器时期石矛
石矛,矾山镇乌岩山出土。呈长三角形,有脊,双面刃,锋利。挺部有一孔,横剖面呈菱形,磨制。石质坚硬。纵28.5厘米、横7.8厘米、 高2.0厘米。
◆双立耳铜方鼎
南宋,1971年桥墩水库黄石夫妇墓出土。双耳,直口,长颈,圆腹,四虎形足。耳,中空,立于口沿上,外部饰回纹,颈部饰回涡纹,腹部饰凤纹、回纹。高12.0厘米 、口径 11.8 厘米。
◆玉印
南宋,1971年桥墩水库黄石夫妇墓出土。印作方形,玉质。象钮,印面刻阴文“石”字。象作半卧状,昂首,长鼻拱起至右足。雕刻精细,造型生动。象腹靠印体处设一小孔,作系绳用。纵2.3厘米、横2.3厘米、 高2.8厘米。
◆青釉龙首把鸡首壶
南朝,1984年藻溪南山出土。盘口,颈稍短,球腹,平底内凹。肩贴鸡首及龙首把,另贴两桥型系,均呈对称状。肩划两道弦纹和水波纹。龙首把高于盘口,并同口沿相衔接。壶通体除外底露胎外,其余均施青釉,釉面较为匀净,且有冰裂纹。胎青灰,质地较坚。高18.2厘米、口径7.0厘米、底径8.8厘米。
记者 郭永慧
总投资6000多万、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县博物馆新馆计划年底开放。届时,“密封”多年的馆藏文物将从库房走向展厅,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满足所有文物爱好者的好奇心。记者从县博物馆获悉,我县国有馆藏数量为1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有129件。
来源:从出土到捐赠
据了解,我县博物馆大批文物都是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文物征集和捐赠而来,还有几十件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文物走私查获。1981年从苍南平阳县析出时,按照文物出土地点,与平阳划开了界限。比如,兴建桥墩水库时挖掘而出的许多文物大都划归我县;书画属于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主要按照名人籍贯而分,像书画大家苏渊雷的作品主要留给了苍南。
征集,包括收购,也是文物收藏单位丰富馆藏的主要渠道之一。据县博物馆馆长蒋久寿介绍,近几年我县文物出土量不是很多,馆藏文物中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正常流通渠道购买过来的。据悉,馆藏文物现有1500余件,经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出珍贵文物129件。这些珍贵文物曾经分批次进行过多次鉴定,时间比较近的是2007年和2013年,两次总共鉴定出44件。
年代:从史前到现代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苍南建县时间虽然不长,历史却非常悠久。横阳支江与马站浦江水系两岸分布的渡龙山、乌岩山、圆仔山等11处古代人类生活遗址留下来的石斧、石锛等遗存充分可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今苍南境内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钱库桐桥石棚墓群年代为商周时期,是浙南石棚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巨石文化之一,为我县极为珍贵且年代久远的不可移动文物。另外,近现代的民居、桥梁、路亭等也是我县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别:从石器到书画
淳朴古拙的石器、流光溢彩的金银器、浑然天成的陶瓷器、典雅庄重的青铜器、碑记石刻、民俗民族、书画作品……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可谓品种丰富,价值连城。据介绍,馆藏文物以瓷器为主,占文物总数的三分之一,历史最悠久的是唐宋、五代时期。最有名的当属瓯瓷,馆藏瓯瓷出土的主要地点是藻溪的繁枝、盛陶、渡龙、南山和灵溪的大观、晓峰。
书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数量上近现代居多,其中不乏名家巨作。比如吴昌硕、吴湖帆、沙孟海等全国名家的作品,现代的主要是章开、金德宽、宋绍南、华纫秋等苍南籍名家的扛鼎之作。
管理:从库房到展厅
县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建馆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千余件文物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能识。即将建成的博物馆建筑面积大,陈列展厅多,将成为我县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标志,一座展示和传承苍南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操的教育基地。待到县博物馆新馆年底开放之时,上千件“宝贝”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为广大民众提供感受苍南历史文化遗存韵味价值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唤醒民众参与文物保护热情,凝聚更多有识之士的创造力,做好苍南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
据悉,新馆开放后,除星期一闭馆维护外,星期二至星期日都将免费对外开放,供市民前去参观了解,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