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6月8日消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大胆实践,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科学经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浙八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积极探索,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新模式,整合山地资源,以特色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产品远销各大省市,也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眼下正是浙贝母采收的大好时节,凤阳乡凤楼村的浙八味中药材种植基地上一片繁忙景象。连日来,每天都有数十名农民手握短耙,秩序井然地坐在田间地头,趁着晴朗天气采收浙贝母。
记者看到,农民们并排着从田园的一端开始采挖,每个人都动作熟练,只几下子便挖出一个个浙贝母,轻轻抖落鳞茎上的泥土,放入身旁的竹篮中。从这一畦到那一畦,竹篮从空到满又由满变空,一筐筐浙贝母正源源不断地被送往附近的加工厂。“我们1天的工钱统一价是80元,平均1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要是没有老板在这里搞种植,我们就没有钱赚啦。现在有了这些收入,日常的生活保障肯定是没有问题了,另外还能有一些积蓄呢。”64岁的雷金花是凤楼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说起中药材种植给大家带来的收益,她乐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走进浙八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一股药香扑鼻而来。20多个农民正有条不紊地对送来的浙贝母进行分拣、清洗、切片、烘干等一系列初加工操作。据悉,2012年该合作社投入创办,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开始引进中药材种植,当时主要以浙贝母试种为主。经过大力尝试和精心培育,如今,除浙贝母喜获丰收外,该合作社还引进种植了延胡、香砂、贡菊、玉竹等丰富多样的中草药品种,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基地面积已从最初的180亩增加到当前的520亩,其中浙贝母的种植面积由原先的140亩增加到了230亩。基地亩产鲜浙贝母预计可达1800斤,干贝将近300公斤,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达19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该合作社负责人张才初和肖玉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浙贝母的收入有300多万元,除了前期修筑道路、购置设备、新建厂房外,采购种子花费157万,支付人工费用达120万元……”通过介绍记者得知,由于中药材的适应性很强,加之种植技术简单易行,劳动强度低,老人、妇女都能参与其中,与青壮年外出务工冲突小,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充分利用闲置山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浙八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前期的开垦、耕地、下种、打虫、除草、剪花以及后期的采收、加工,以及新一阶段的农作物套种,每个项目都需要人手。这为解决凤楼村及周边地区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找到了“金钥匙”,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打开了门路。
张才初还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浙贝母都是规范化种植和无硫化初加工,坚决不用硫磺熏蒸,在磐安等地的市场中有着良好口碑,成为很受采购商们欢迎的的紧俏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他们将继续扩大基地种植规模,仍以浙贝母为主打产品,同时计划辅以健康休闲的中药材观光农业,目前已经新引入杭白菊、贡菊、亳菊、滁菊等四大名菊和覆盆子、羊奶子等试种品种,企业力求全方位、多样化发展,真正走出一条强企富民的实体经济发展之路。(记者 缪依含 方耀星)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