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困境儿童”一个家——张爱丽扶苗公益活动侧记
记者 李静静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同于孤儿或留守儿童,但却因缺少关爱个性极端、行为怪癖。这是一群因家庭不完满而走向心理边缘的“困境儿童”,当身边亲人的去留与思维扭曲了生活,他们便成为心灵深处无家可归的孩子。
今年3月,县妇联组织开展“巾帼梦想·助梦行”公益活动,多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张爱丽与志愿者一起编排参演了关于留守儿童的《第73封信》梦想秀节目,让“困境儿童”的生活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张爱丽介绍说,过去自己常参与儿童方面的志愿服务,对苍南弱势儿童的情况做过排摸,发现苍南弱势儿童群体较大,除了离异家庭儿童的数量逐年升高外,“困境儿童”(介于孤儿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成长状态也是十分堪忧,这些孩子可能存在父母一方失踪、吸毒、坐牢、死亡等情况。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遇到困难就难以从父母身上获取感情支撑,这些孩子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据统计,当前我县的“困境儿童”多达7000多个。面对这些孩子,张爱丽说,自己的梦想就是能够发动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特殊儿童,并且能够定期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心里辅导,把那些偏离生活轨道的孩子引回生活的正轨,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性。
《第73封信》让主梦人张爱丽顺利拿到梦想基金,之后张爱丽便和义工们便开始为梦想筑路。今年4月份,她和本地义工们一起,带着福利院的8个孩子到阿里山农庄摘草莓,希望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帮助孩子们敞开心扉。孩子在义工们的陪伴下悄悄展开了羞涩的笑容,不再像开始那样拘束陌生。
为了更好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儿童,今年张爱丽还与其他7位志愿者一同发起注册了“扶苗公益中心”,并召集义工团共同参与儿童公益,负责弱势儿童群体助困助学、大病救助等。而在全县,目前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公益中心只有这一家,现已有注册义工30多人,并且有25位孩子被列为待服务对象。
在接触和帮助“困境儿童”的同时,她们也感受到了一些孩子与寻常孩子的不同。张爱丽和志愿者黄剑霞、林苏云回忆说,在灵溪镇灵江社区,有一对林姓的姐妹,姐姐16岁,妹妹13岁,父亲早年去世后,母亲也出走了,现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义工们发现姐妹二人性格较为孤僻,特别是姐姐,志愿者一旦靠近她便会迅速躲闪,不与人靠近,只有相隔1米远才能与其说话。于是她们通过与县妇联联系,安排了爱心家庭与其结对,使两姐妹能够感受到寻常家庭的氛围和关爱,慢慢恢复和建立健康的心理。
在帮助这些儿童的过程中,张爱丽等人发现存在资源重复的问题,因此希望能和相关部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困境儿童”的资料进行整合,避免资源重复使用或浪费。另外,扶苗公益中心也在积极寻找有儿童心理辅导专长的义工,希望在今后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