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以领跑姿态融入海西
今年初,浙南海西台湾商品交易中心成立。 李士明
2012年,苍南举办首届中国·苍南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节。 杨冰杰 摄
近年来,随着投资环境优化,一批批台湾精品农业项目落户苍南。 李士明 摄
昨天上午,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3家台资企业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昨天,台湾“三三会”会长江丙坤和海协会顾问陈云林相继为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题词祝贺。
签约仪式现场。
摄影 陈翔
苍南县灵溪镇观美社区桃湖台湾农业示范园从台湾引进的马鞭草,每天吸引福鼎、温州市区等地游客参观。 李士明 摄
今年5月,台湾客人在苍南岱岭畲族乡跳竹竿舞。 李士明 摄
温州网讯 这是大陆第一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年产2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台湾大亿集团和苍南民企联姻投资。
这是一家手持20多个国际专利的光电企业,从对接准入,到土地取得,到昨天的开工,不到半年时间。
这是一家以儿童文教用品研发为特长的台资企业,正是看中龙港印刷产业的对接,选择了落户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
昨天,温州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温州福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强玮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投资金额超10亿元的台资企业正式在苍南龙港新城破土动工;另有13个投资金额约36亿元的项目集体于昨天签约,涉及商贸、工业、养老照护、医疗卫生及幼儿教育。
对接海西,因为有政策、有机制、有速度、有资源,先行出发的苍南,已然领跑浙江。
跨过海峡
一次次心手相牵
仲夏的苍南,已是骄阳似火,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一眼望不到边的空地被晒得发烫。
这确实是一片“滚烫”的土地,去年的今天,这里还是一片围海吹填的软泥地,而如今,温州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这片刚刚完成“沧海变桑田”的土地上正式开工。
“他们那种亲切的服务,那种快速的效率,让我感动,我要感谢苍南县政府的帮助,在这个时刻能够看到项目即将落脚在这片土地上,真的不容易。”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台湾大亿集团董事长吴俊亿在开工仪式上的致辞语速缓慢,情真意切。
去年踏上龙港新城土地的时候,吴俊亿还是以考察者的身份,在他透露自己的投资意向之后,得到了苍南县政府的全力支持。该县针对台商投资项目举行的台资项目模拟审批现场会上,县发改、住建、海洋与渔业、环保、水利、气象、公安消防、人防办等部门分管审批领导和审批科长等手握“大印”一字排开,在听取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情况后,各部门审批负责人,依法依规、手起手落,短短几分钟时间,就为该公司的项目审批盖上大红公章。模拟审批后,该县各部门在16个工作日内进行限时审批,2个月内完成正式批文转接手续,尽可能为台资企业建设投产赢得时间和先机。
礼遇和效率,是苍南向台商表达诚意的方式,这也确实获得了积极的回应。致辞末尾,吴俊亿向同行的台商说道“希望你们能考虑这个地方的亲切和效率,在这里投资对两岸来说是一个共赢的机会。”
此次的苍台携手,得益于那一次次跨越海峡的心手相牵。从政经高层到基层民众,一次次面对面交流,一次次心与心沟通。
“我和陈云林会长曾举行了8次会谈,签署了18项协议,犹如横跨台湾海峡的18条高速公路,今天我们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到温州。”首次来到苍南的台湾“三三会”会长江丙坤显得心情轻松,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感受:“交通方便之后,包括在广东等其他地区的许多台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想到温州,一方面距离近、人缘亲、语言通,再加上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我相信今后台湾跟温州的关系会有很快速的发展,我期待大家一起努力,让两岸经贸交流在温州早日开花结果。”参观完龙港新城规划展示馆,他又饶有兴致地挥毫泼墨,在展示馆留下自己的名字。
融入海西
探路前行成样本
浙台经贸合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答案,唯有实践摸索。
在这次跨越海峡,融入海西,探寻合作共赢的航行中,先行先试的苍南,已然领航。回望、审视苍南的这段航程,苍南经验在哪里?
“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主动作为。”省委政研室、省商务厅两次前往苍南调研。调研报告称,苍南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走在了全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工作的前列,为探索新时期两岸合作新模式、新机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整机构、学经验、理思路、编规划、搭平台、大招商、跑政策,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拉开序幕的两年里,处处体现了‘苍南速度’、‘海西精神’。”苍南县对台经贸合作服务中心主任丁许远介绍。
一年时间,从成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管委会,设立常设办事机构——苍南对台经贸合作服务中心,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一一确定。
一年时间,经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通过专家评审。“两区四平台”思路明确,“三核心三走廊”空间布局敲定。
一年时间,北上南下跨越海峡学习取经;
一年时间,一个不落下地跑遍国内各种各样有台商参加的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
一年时间,接待台商93批次856人次……
丁许远说,这一切唯有一个目标,台商能引得来,看得上,落得了地。
“只要融入‘海西’就会有‘东西’。”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说,“苍南大胆先行先试,突破框框,经过两年的发展,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已经吸引众多台商前来苍南投资,形成承接台湾第三轮产业转移的中国台商投资聚集区。”
截至目前,合作区已有12个台资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近13亿元,主要涉及精密仪器、文教用品、现代农业、台货交易市场等,在谈项目近30个,主要涉及生物科技、精细农业、休闲光观、文化创意、幼儿教育等,意向投资额近60亿元。
台湾台肥集团、远雄集团、力氏国际海运集团、台湾商圈总会、台南大亿企业集团等一批台湾重量级大集团纷至沓来,签署一批批合作项目和合作意向。
一直关注苍南、研究苍南对台经贸工作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评价:“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积累新时期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诸多经验,为县级行政区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展对台经贸合作树立了先进典型,其发展理念思路、做法举措值得总结借鉴。”
对台经贸合作,苍南书写下了自己的“发展样本”。
正是基于苍南的样本引领,日前浙江省商务厅确定,将全省首场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定在苍南召开,时间定在7月中旬。
平台支撑
驰骋深蓝海峡梦
对台经贸,苍南样本,各路台商纷至沓来。但这还只是苍台之间“恋爱期”,政策限制还很多,唯有在软硬条件上都具备,苍台才能真正进入“婚姻殿堂”,相伴发展,长长久久。
打造四大“国家级平台”是苍南县委、县政府深谋远虑之后的战略选择。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抓住台湾新一轮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机遇,努力建设成为以台湾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我国台商投资集聚区。
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乐活农业为导向,努力建设成为浙台农业合作的示范区。
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建立两岸海上快捷通道,建设霞关对台物流贸易园,努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东北翼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浙江省南部重要出海口。
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利用苍南与台湾文化同源、信俗相近的特点,努力建设成为两岸同胞感情交流、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
目前四大“国家级平台”打造工作正一步步铺开。
2009年国台办、农业部批准设立国家级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3年来,借“三分三改”实现土地规模流转,一批台湾现代农业项目在苍南落地,一批台湾优质种子种苗在苍南生根发芽,一批台湾农业技术专家在苍南传播先进理念技术。也带动了苍南本地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的热情,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申报工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今年4月28日,省政府正式行文上报国务院要求设立国家级苍南台商投资区,目前国务院已批转商务部要求做好批复前调研工作。
与此同时,霞关积极申报列入实行第二批更开放管理措施口岸试点名录,取消对台小额贸易“双限”制约,并已原则上得到海关总署的同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对台海上直航,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的目标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5月,随着苍南成功举办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打造进程也日渐明晰。
大平台就意味着大品牌效应、政策的支持、资源保障和发展机遇。相信有了这四大国家级平台的支撑,赶海不辍的苍南人,将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让海峡这片蓝,更美,更深。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记者 郑海华 张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