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姿
他从教21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至今仍守着祖辈留给他的半间木架结构老房子;他的工资每年有一半为学生和扫盲的贫苦家庭学员垫付学杂费,还资助从天井毕业出去的大学生学费;他是校长、是老师,更是学生们眼中的“好爸爸”。
“校长是我最喜欢的人,他就和我的爸爸一样。”学生徐盛涛简单朴质的一句话,道出了天井小学的孩子对徐盛亮的敬重和爱戴。天井小学位于苍南、泰顺、平阳、文成4县交界处,此地被称为“苍南西藏”。在2007年开通康庄公路之前,从天井走到我县最近的城镇也要5个小时以上,这里信息闭塞,没有广播、电视、电话,仿佛是与外界隔绝的世界。徐盛亮是土生土长的天井人,也是天井小学毕业出去的第一个师范生。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离开天井,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留了下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我们山区最缺的是老师,记得我回来的时候公办老师也就两三个,学生比较多。我是第一批从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家乡最需要老师,能不回来吗。”带着对家乡的责任感,徐盛亮回到了山窝窝里的母校。因为天井村的贫穷和落后,这里大部分家庭子女多、收入低,再加上重男轻女、读不读书都是一个样的观念。每逢开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徐盛亮都要提前半个月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工资也大多为学生垫学费了。但徐盛亮说,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他的所有辛苦也就值了。
“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缺少的是一种关爱,他们少的是一种母爱、父爱。因为他们父母亲都在外地,跟着爷爷奶奶。所以在学校里,我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不仅仅要教他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做人。”教书育人,在徐盛亮的心里孩子们就是他的家人。为了方便教学,徐盛亮吃住都在学校。因为家庭收入实在有限,徐盛亮的妻子就到县城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孩子也在县城读书。就这样,徐盛亮一直过着跟妻子孩子分居两地的生活。“因为孩子平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感冒、发烧,这些都是我爱人去照顾,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心里肯定是有愧疚的。”
如今,又到了开学的季节,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看着全校孩子满员报道,徐盛亮倍感欣慰。如今,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和三名五年级的学生背对而坐,两个男孩四个女孩,采用复式教学。新的一年开始了,徐盛亮为了这6个孩子开始了新的一轮坚守。他说,只要天井小学还有一个学生,他就不会离开。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