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我县各地特色文化板块异彩纷呈。其中,借助于建筑载体的“文化长廊”、“文化栏杆”、“文化公园”体现文化底蕴的手段,已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民间自觉行为,也成为记载地方“文化记忆”的“文化名片”。近日,记者怀着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深敬意,走访了位于县城老街深处的苍南(灵溪)文化栏杆。
苍南(灵溪)文化栏杆坐落于镇一小大桥北岸东侧的堤岸上,与晓峰村隔江相望。该文化廊建于二〇一〇年五月,由一百四十三块石碑及众多栏杆构成,用简练的文字、精美的雕画生动展现了苍南的历史人文、历代名贤、民俗风情、风景名胜、诗书艺文、乡土特产、水利建设等多方面概况。其中,“历史人文”版块主要介绍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苍南建县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我县发生的重大事件;“历代名贤”里则有陈桷(1091—1154)、林景熙(1242—1310)、刘绍宽(1867—1942)、姜立夫(1890—1978)、苏渊雷(1908—1995)等耳熟能详的苍南历史文化名人。此外,文化廊还介绍了我县一些特殊节日习俗以及特产,如元宵节藻溪的“摆殿”、五月节划龙船、农历小春十月廿五灵溪边贸文化节以及布袋戏、夹缬、渔鼓等民间工艺。
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一位刚好来此参观的杨先生。对地方文献及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两浙地区向称人文荟萃,尤其宋室南迁,极大促进了我们这里的经济文化发展。据杨先生介绍,我省一些文化古城历来重视弘扬传承地方文化,如绍兴有陈桥驿先生的《绍兴地方文献考录》,温州有孙诒让先生的《温州经籍志》,近年来还组织点校出版了一套《温州文献丛书》,这些都是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极举措。我们苍南二〇〇五年出过一套《苍南文献丛书》,这是纸质层面文献,加上此处“苍南文化栏杆”,可称我县“文化名片”的双璧,值得大力宣传弘扬。
地方历史文化是城镇发展的起点与源泉,苍南文化栏杆地处县城发祥地——老街区附近,其意味不可谓不深长。然而正因其地处偏僻,且被一防汛设施遮挡,镇上了解并前来观赏的居民不多。据附近一位老人介绍,早前文化廊尽头处有一出口通往江滨西路,但现在已被关闭。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使这张精美的苍南名片为更多人所知。(陈翠翠 文/摄)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