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涛
“7年多来,我们共扶持了腾垟穷困学生成才100余人,扶助在读学生300多人,使许多面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使众多的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让一个个‘丑小鸭’便成了‘金凤凰’,飞出大山。这正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造就人生。”近日,桥墩腾垟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荣鹏面对笔者采访,娓娓道来。
2006年,改革开放已进入第28个年头,但地处浙南山区的原腾垟乡(现为桥墩镇腾垟社区),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全乡没有一家企业,农民种田依然使用锄头、稻桶,住的是旧草房、木屋。当年,经过桑美台风的袭击,本来就很穷困的山村,满目疮痍。农民们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走湖北、闯山西,冒着生命危险下井挖煤,不少人遭到不幸,客死他乡,家中留下孤儿寡母。许多孩子过早辍学,有的甚至考上大学,也因负担不起高额学费而放弃学业,早早地加入打工的队伍。
为什么会这样穷呢?怎样才能改变穷山乡的面貌呢?原桥墩教委办主任、离休教师唐勋,原腾垟小学校长、退休教师李荣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感责任重大。他俩经过反复仔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山区人才匮乏,而人才匮乏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滞后,要培养人才需先振兴教育,振兴教育首先要有资金保证。
于是,他们想建立教育基金会。说干就干,两人不顾年事已高,奔走山西、湖北、内蒙等省、自治区,找到本乡在外的企业家唐升俩、黄祥苗、唐升绸等人,向他们说明了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道理。这些企业家深明大义,当场答应,率先带头捐资支持教育基金会。还有企业家黄益锋、张林海、黄允备、曾焕球等闻讯后都纷纷捐资,当年共集资91.9万元。尔后大家制定腾垟教育基金会章程,选举产生基金会领导班子。由退休教师调查每年扶助和奖励对象,当年就付出助学金14.9万元。他们还把剩余的70多万元投资工程建设,每年分到红利,作为下年度分发奖金和助学之用。
黄素贞,2007年因父亲在外打工意外身亡,哥哥又得了白血病,巨额医疗费迫使家庭经济崩溃。黄素贞虽然考上大学二本,但根本无法入学,后改为大专,仍旧没有能力上学,经过申请国家助学金,算是勉强凑足了学费,但生活费仍无着落,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上大学,选择打工。基金会老师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决定给予扶助8000元,并特地找到回乡的企业家黄祥苗,要求给予救助。黄祥苗一口承诺负责其大学的生活费用。已经去打工的黄素贞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要认真完成学业,报答大家的关爱。3年后,黄素贞从温州医学院毕业,被瑞安人民医院录用,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卢兴余,当年父亲在外打工,不幸身亡,并无赔偿。更不幸的是,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房屋,家里只依靠体弱的母亲以洗碗打工的收入维持生活。正在读初中的卢兴余面临辍学的危机,基金会的退休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讨论决定扶助他读完初中的全部费用。后来,卢兴余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基金会继续扶助其读完高中。又过三年,他不负重望,考取了大学,现在正在读大二。
唐绍初,家父亡故,家庭特困,考上西安工业大学,由基金会扶助他读完大学。现在其夫妻双双在四川考取了公务员,由一个山区穷孩子变成人民公仆。
在读的北京林学院博士研究生欧阳昆唏、温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欧阳后先等也是因家境贫困,一直由腾垟教育基金会助学的。
今年8月,该教育基金会救助大学生、重点高中生11人,发放助学金3.6万元,奖学金12.2万元,奖教金3.6万元。最多的是2007年,共发放助学、奖学、奖教金合计30余万元。7年来,共扶助学生56人次18.8万元;发放奖学金282人次131.2万元,奖教金18万元,总计发放168万元。此举使高中升学率逐年上升,考上大学人数逐年增加,全乡入学率达到100%,许多老师更加安心山区教学工作,决心终身服务山区教育事业。
目前,腾垟穷山区共出了3位博士研究生,为家乡增添了光彩。每当喜讯传来,山区人民为之欢呼,为之自豪。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