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社会新闻

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被尊重——体验环卫工人的一天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一线访民情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见习记者 李静静

日前,记者跟随县城环卫处环卫工人曾文志上街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

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灵溪镇对务路,见到负责此路段道路卫生的曾文志,此时他正蹲在地上用手清理路面上扫不掉的“顽固垃圾”。尽管曾大伯今年已经66岁,但干起活来,却仍十分的麻利。记者也拿起自己准备好的“行头”,上前跟着曾大伯打扫了起来。可连续清扫了20多分钟后,就感觉有些气喘,手臂变得酸麻,挥动的频率也明显下降了。“我都做了五六年了,有时候工作完手还是会很酸,你的手是拿笔的,拿着扫把跟我扫大街,怕是要吃不消的。”曾大伯说。

记者在清扫过程中注意到地面上的垃圾除了自然凋落的树叶之外,最多的就是烟头、瓜果壳和食品包装袋了。这边记者和曾大伯刚打扫完,回头又会发现有新的垃圾“侵略”地面。一些居民在自家门口吃着花生,随手就将花生壳扔在路边。见我们来打扫,不好意思再扔,就暂且先捧在手里,可等我们再折回来,又是一堆花生壳“天女散花”般地撒在路面上。对于这样情况,曾大伯说自己早已习以为常,有时看不过去也会上前劝阻,但常常是遭受白眼,一些人甚至还会出言不逊:“你个扫地算什么?”这让曾大伯很难堪。当然,我们也遇到一些热心的市民拿起扫帚帮助我们清理干净自家门前的垃圾,为我们减轻了工作量。当时记者想,如果人人真的都能做到“各家自扫门前雪”,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还好今天是晴天,要是下雨天路面垃圾是很难扫的,特别是这些包装袋,沾了水就很难扫,要用手捡才行。”除了道路上的垃圾,一旦发现绿化带内的落叶或其它垃圾,曾大伯也都会一丝不苟地处理干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要说最扎眼的,还是一大袋一大袋堆置在路旁的生活垃圾而抬头不远处就摆放着几个绿色垃圾桶。曾大伯说,这些垃圾桶原本都是放在马路边方便居民们和路人扔垃圾,可是不少人嫌脏嫌臭,索性都把它们拉到小巷里,而生活垃圾就这样被肆意扔在路旁。说着曾大伯将其中一袋垃圾扫进了簸箕,然后提到不远处的垃圾桶旁,略显吃力地将它们倒入其中。记者尝试了一下,发现袋装垃圾大多重量十足,处理起来确实是十分费力。

清扫工作乏味单一,曾大伯和记者在打扫间隙拉起了家常。从曾大伯的口中得知,他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在乡镇教书,小儿子则在外打工。他们经常会给家里寄生活费,也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常劝他放弃这份辛苦的工作。然而曾大伯却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眼里,这份工作不仅能为城市带来清洁,而且也让自己得到锻炼。

见记者跟班打扫,几个附近的居民好奇的围拢过来。一位苏阿姨说道:“现在街上的人都不是很讲卫生,有垃圾都乱丢,还好有他们这些环卫工人,否则这个城市真的脏得不可想象。”

记者了解到,环卫工人的工作实行两班制,一班是从早上4点到中午12点,另一班则是从中午12点到晚上8点左右。像曾大伯一样属于早班的,平时3点就起床了,然后去环卫所拿打扫工具和垃圾车,4点要到工作地点。而在灵溪,像曾大伯一样勤勤恳恳的环卫工人还有400多位,他们起早摸黑,承担着全镇242.3万平方米的道路和河道保洁任务,平均日处理垃圾达260余万吨。

通过与环卫工人零距离的接触,记者真切地感受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而为了保证城市的洁净和美丽,他们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冒着危险作业,承受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坚持一年365天从不停歇,默默付出他们的心血,他们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尊重。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