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自草根的声音
耕海·兴海
中墩渔民 江尔必
“前世没修住海边,祖宗无业海当田,没日没夜要去赚,没吃没穿做啥人?”这是中墩周边渔民一直流传的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过去艰苦年代中墩等沿海一带渔民艰辛出海打鱼,而始终衣食不保的心酸日子和心声泪痕。日前,中墩乡50多岁的老渔民江尔必笑逐颜开地对记者说,这歌谣已快淡出人们的记忆了,过上幸福生活的年轻的一代根本就不会唱了。
八、九岁就开始上船帮忙,十多岁就成了打渔行家里手的江尔必,和大海打交道已有40多个年头了。在大风大浪中,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真真切切地见证了苍南30年来渔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0年前,出海打渔的都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木船。海难事情时有发生,渔民生活也无从着落。现在可不同了,渔业生产不但从传统作业全部转变为机械化作业,从小木船发展为钢质渔轮,从浅海流刺转变为外海或远洋作业,渔民收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都过了安裕幸福的日子。”江尔必高兴地高等说,女儿和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到温州医院和中学就业,照理说他早该安度晚年了,但身子骨就是不听话,不下海就不舒服。“现在国家和县里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渔业生产政策,不坚持干上几年,等老了就真的望洋兴叹无可奈何了。”满脸皱纹,写满沧桑,但精神矍烁,老当益壮的江尔必深有感触地说道。
当记者追问2006年他在福建沙埕港抗击桑美台风中,顶着狂风巨浪,冒着生命危险,带领船上人员勇救十多位落水渔水群众,被评为当年全县“抗台十大勇士”,誉为“海上草根英雄”,并受到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家副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接见一事时,他谦逊地笑着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换了别的渔民也会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