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全身血液经过分离机在体外循环了一圈 3小时成功采集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谢谢你,林巧生 你给了一个生命新的希望!

采集结束后他感觉很“OK”,林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来源:今日早报
 

林巧生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 陈胜伟 摄

林巧生的妈妈(中)吓得不敢看儿子。

□本报记者 张丽红/文 胡元勇/摄

第一天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顺利结束了!昨天下午6点23分,历时189分钟后,医生轻轻将刚刚采集到的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取了下来。

昨天和前天,本报连续报道了26岁的苍南小伙子林巧生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详见本报9月17日A3版、9月18日A4版报道),上至爷爷奶奶、下到兄弟姐妹,家人对林巧生的选择有太多的不放心,爷爷甚至撂下“不认你”的狠话,但他还是顶着整个家族的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承诺。

林巧生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妈妈的理解和肯定。前天下午,林妈妈红着眼圈祝福:希望那个人能活到100岁!

昨天下午,全程目击儿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林爸爸和林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母校老师:为林巧生感到骄傲

“叔叔,你上报纸了!这上面真的是你!”昨天,3岁小女孩妍妍一直拿着早报上的照片给林巧生看。

昨天下午1点半,记者再次来到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病房时,林巧生正在逗小妍妍玩耍。马上就要开始采集了,林巧生神情特别轻松。

妍妍爸爸陈义杰也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跟林巧生住在同一个病房里。昨天中午,他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小妍妍像个开心果一样穿梭在病房中,时不时对林巧生说一句:“叔叔,加油!”

“多吃点,补补营养。”妍妍爸爸正在吃饭,林妈妈站在一边关切地看着。上午妍妍爸爸进行采集时,林妈妈一直在旁边看着,提前了解一下程序。

下午1点55分,病房被推开了。“我们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今天特意来看看我们的校友。”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的陈胜伟老师带着几名学生一起来探望林巧生。

陈老师说,这两天,他一直在关注早报的报道。作为林巧生的母校,浙江农林大学也为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他是我们学校第二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陈老师说,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一直有着乐于助人的传统,献血车都会定期到学校采血,临安有四分之三的血是农林大学的学生献的。

“你以前都是在哪里献血的?”“为什么要献血这么多次?”“献血后你有什么感觉?” 几名大三学生见到林巧生后,接二连三地问起了问题。

“我献的最多的是成分血,都是到省血液中心献的,好像是在武林路300多号吧。”虽然已经毕业3年多,但对于省血液中心的地址,林巧生还是张口就来。

采集前拍下分离机留作纪念

下午2点15分,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医师邵科钉推着一个大大的机器走进病房。这就是血细胞分离机,等下就是用它来采集造血干细胞。

15分钟后,护士走进病房,又抽了一次血,去做采集前最后一次检验。

林巧生伸出胳膊,从手腕到上臂,两条胳膊上排满了针孔。林巧生说,这都是这几天打针、抽血留下的,他没仔细数,大概有20多个吧。

2点50分,邵科钉再次走进病房,将林巧生的身高、体重数据输入到血细胞分离机中。根据这些数据,仪器可以自动计算出采集的剂量。

接下来要在床上躺3个多小时,林巧生起身去了趟厕所。

下午3点整,仪器开始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先用氯化钠预冲一下管路,另外也检测一下管路有无问题。”邵科钉说。

这时候,林巧生拿出了准备好的相机,仔细拍下机器运转时的样子。林巧生笑笑说:“就当留个纪念。”

妈妈想看又不敢看比儿子还紧张

几分钟后,护士拿着针管走进来,要给林巧生注射一种红色的药水。

“是葡萄糖酸钙和地塞米松,防过敏的。”邵科钉解释说。

护士要下针时,林巧生赶紧闭上了眼睛,这是他的习惯,每次打针他都不太敢看。林妈妈两手互攥着,探着头瞧,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看得出来,她比儿子还紧张。

打好针后,护士将血细胞分离机上的管路与林巧生手臂上的针管连到一起。

3点14分,林巧生左手臂上连着的管路慢慢变成了红色,血开始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

很快,林巧生右手臂上回血的管路也渐渐变红,最先流出的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中走完了一圈后流回林巧生体内,用时4分钟。

爸爸一直盯着仪器担心儿子身体

看到血液流回儿子右手臂,林妈妈轻轻走到窗边,揉了揉眼睛。再走过来时,眼睛红红的。

这几天,林妈妈和林爸爸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不过,她并不觉得累,心里的压力让她顾不上这些了。

下午3点26分,带着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慢慢流入分离机上的一个袋子里。血细胞分离机的屏幕上显示着一排数据:全血流速37ml/分钟,总用时205分钟。

情况很稳定。医生将全血流速调整到40ml/分钟,总用时也相应减少。医生操作机器时,林爸爸一直仔仔细细地看着。

“速度会不会太快了?”林妈妈忍不住出声询问。“没关系的,这说明捐献者血管情况比较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解释。

这时候,房间里的电话响了,林妈妈赶紧过去接。原来打电话来的是林巧生的二姐,二姐正在老家坐月子,她一直挂念着弟弟的情况,一天要打好几个电话。

接完电话,林妈妈又坐回病床边,眼睛不眨地看着儿子。林爸爸则一直站在血细胞分离机的屏幕前,看着屏幕上数字的变化。

下午4点10分,林巧生渐渐睡着了。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金松拿了两条毯子,帮林巧生盖上手臂。

3小时采集14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40分钟后,林巧生醒了,他说起了自己原来的计划。

“原本想着前面几天打完动员剂就出去走走,逛逛西湖,去临安看看母校,再跟几个同学聚聚,哪里想到这么麻烦,每天都只能待在病房里,计划只能推迟了。”林巧生笑笑说,等这里全部弄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带爸妈去学校看看。大学四年,妈妈一直没去过他的学校,这回也算是了却妈妈的遗憾了。

下午6点23分,采集终于结束!

“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很OK!”林巧生笑笑说。林妈妈和林爸爸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总共采集了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140毫升,用时189分钟。”陈金松说,接下来,医生要抽取少量混悬液去化验,看看里面总共有多少造血干细胞,通过昨天的数据来判断今天还需要采集多少。

陈金松说,这次采集,血液的总循环量是7000毫升(人体全身血液为5000至6000毫升),也就是说,林巧生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了一周多。

从病床上下来,林巧生又看到了放在边上的荣誉证书,这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发的,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林巧生同志,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11年9月19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特办此证。

证书编号2398。林巧生是全国第239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昨天晚上,听说林巧生成功捐献的消息后,苍南1+1救援中心的很多志愿者也打来电话,向这个苍南好小伙表示慰问。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