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捐献骨髓第一人赴杭 用爱延续生命
记者 方耀星 见习记者 李静静
9月14日下午1点20分,途经苍南的动车飞速而来,奔驰而去,装满着亲人的期待与牵挂,承载着苍南人的自豪与荣光,龙港26岁的青年林巧生微笑着与亲人告别,在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赴杭城中医院,为一位生命垂危的陌生病人捐献骨髓,用爱心和鲜血挽救与延续另一个生命。据了解,林巧生是我县第1例、全市第8例非亲缘关系骨髓捐赠者。
一声承诺 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2006年春天,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联盟志愿者,就读于浙江林学院的大二学生林巧生,在西子湖畔看到很多人围在采血车前踊跃献血时,血气方刚的他深深地为人间的温情与博爱所感动,毅然上前捐献出汩汩作响的鲜血与血浓于水的大爱。陶醉在奉献的喜悦间,林巧生为自己许下诺言:献血是光荣的,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将无怨无悔地参加献血活动。2008年大学毕业,23岁的林巧生在温州市中心血站献血时,又毫不犹豫地留下自己的血样,并荣幸地加入中华骨髓库。
几番周折 爱心将续写生命新篇章
今年正月初八,正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和过年喜庆的林巧生突然接到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经中华骨髓库的初分辨血型已配型成功,此次仅有4人初配成功,而他是第一捐献者。2月25日,林巧生抽取血样送往省城。静候20天后,3月15日,温州红十字会传来消息,小林的血样已通过HLA高分辨检测,据了解,该血样的配对概率仅为10万至20万分之一。3月份小林被送到温州医院体检,可此后一直没有消息,小林为对方生命安危一直挂牵在心,生怕对方出现意外情况。正当小林为素不相识的远方病人寝食难安,放心不下的时候,7月15日,省红十字会来电告知病人已再次准备化疗,并要求小林重新体检,初定8月15日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可不巧的是,林巧生大学毕业后,打小懂事的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一直在他舅舅办的小加工厂里当业务接待员。白天上班,晚上熬夜,从小体质就不怎么好的他,这次累倒了,患上重感冒。医院方面检查的结果是白细胞降低,体检不合格,取消捐献资格。
生命在呼唤,爱心在沸腾。林巧生为了履行承诺,毅然请假半个月,静心养病。正当他以漂亮的体检“成绩单”向省市红十字会报告时,得到的却是让他顿时凉了半截的消息,移植时机已经错过,病人已从无菌舱转出。“病人和家属的心里不好受,我更难过啊!我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渴望听到来自红十字会的声音,因为我知道我的骨髓移植对另一个苦难中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终于从杭州方面传来好消息,经过医院的全力救治与精心安排,移植手术将从预定的9月12日中秋节延后到9月15日开始进行。
“9月15日开始到19日,我每天要打造血干细胞动员剂,19日到20日,我就可以抽取骨髓做移植手术了。”小林很泰然、很淡定,他笑着对记者说:“听医生说,我其实采集一次骨髓就可以了,但病人体重达90多公斤,就只能抽取两次了。”体重不到60公斤的他言语间乐观坚强,让人肃然起敬。
三次回头 只为孩儿对不住妈妈
“你加入中华骨髓库时,跟你妈说了吗?”
“你接到红十字会通知你初配通过,将为病人捐献骨髓时,征求你家人同意了吗?”
“你从2006年开始第一次献血起,这么多年来,共献了几次血,多少毫升?”
对于记者的提问,生性谦逊、低调处事的林巧生每次都忍不住悄悄回望身后的母亲,饱含深情而充满愧疚地看她一眼。因为他不忍心在生养他的亲人面前揭穿已经编好的“善意的谎言”,不忍心让饱受苦难历尽艰辛的妈妈再为他而在心口撒上一把盐。“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黄细绵读懂儿子的眼神,她接过话说:“巧生不敢说,只说一两次,我可以断定,他捐血起码有五次以上。”林巧生保持沉默,我们也只能对这个“未知数”心存敬意。
这孩子从小就表现良好,喜欢助人为乐,在学校一直是“三好学生”和“积极分子”,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林妈妈谈及林巧生的过去,满脸的乌云顷刻阳光开来,灿烂的笑容见证了小林出色的表现。谈及这次骨髓移植时,她的脸上又布满愁云。她说,献血和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情,小林不说也就没事。但消息一传开就像定时炸弹引爆了一样,农村人都认为血是生命之源泉,骨髓是生命之精华。捐献骨髓对生命的影响可想而知。村里一部分人为此纷纷认为小林脑子是否有问题,是不是好事做多了,血献多了,脑袋不清醒了,变成“傻子”了。
“我的孩子体质不比一般人强壮,每次流行感冒他都有份。经常感冒和辛苦工作使他身体大不如前。但这孩子个性很强,心地很好,只要他认准干的事就是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说起林巧生不管全家和众多亲戚好友强烈阻止和反对,毅然上省城捐骨髓的事,林巧生父亲林贤锦爱恨交加。但曾担任村干部的他也对儿子的行为始终予以支持。因为他相信,儿子是好样的,他为儿子而骄傲,也为儿子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