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回乡花350万建新房 全村40户人家免费住
青色的瓷砖、黄色的门框、蓝色的琉璃……一排排新楼呈现在村民面前,这些新房是村民曾程义出资350万元新建的,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新房就要全部完工了,40户村民将全部免费住进新房。
“我是在这里出生的,不能忘本。”提起为什么要造新房送给村民住,曾程义简单地解释道。
山区太穷,不少人不得不离开家
贡头山自然村四周群山环抱,是苍南县矾山镇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总共有40户人家200多名村民。
“村民祖辈都很勤劳,可这里的土地太贫脊了,种啥不能得啥,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经济落后,成为贫困山村。”甘歧村驻村干部曾呈衔说,现在村里人都走了,只留下几十位老人留在村中。
“离开了家,没了地,我们只能靠打点小工维持生活。”对于46岁的老曾来说,已经没法靠体力赚钱,年纪大了,回家种地是他最大的梦想,可是家里的房子已经很破旧,根本无法住人。而且前两年自然村没有通路,种出的庄稼卖不出去,他也只能躺在床上想想。
和老曾一样,多数村民的房子基本上是清朝年间造的,年久失修,而且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破漏不堪,有的已成危房。为了生活,大家只能出门打工。
“回家”,成了村民们一个实现不了的梦想。
能赚点钱了,就想为家乡做点事
曾程义今年47岁了,1983年就离家出门当矿工。
“我和很多温州人一样,喝过矿井里的水,睡过马路,吃过窝窝头,今天能赚点钱了,也是一步步苦过来的。”十几年前,曾程义随老乡施工队到新疆哈密打工。刚到哈密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温州人人人想当老板敢拼才能赢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个汉子。
在哈密艰辛工作两年后,1998年曾程义在同乡的帮助下,承包了井巷掘进工程。当时曾程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渴望从此能在工程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同年,由于现场管理队长的疏忽,工程出了伤亡事故,曾程义刚刚起步的事业遭到打击。
“我没有回头路,家里有5兄妹,家里还指望我呢。”在家排行老三的曾程义又到朋友承包的工地打工。有心的他下决心要学出点名堂。
经过几年的奋斗,曾程义成功了。
每年除夕,曾程义总要回家看看,村里的人家一次比一次少了,房子一年比一年破旧了,他心里不好受。“村里人住得苦,吃得差,我都记在心里,我总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了,就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曾程义的口袋渐渐鼓了,他没想着造别墅买豪车,而是想着给村民改善生活。
修路、造房一样都不能少
要富裕,首先要通路。
前年,曾程义首先出了10万元修建了2公里水泥路,让汽车开到了村民家门口。
有了公路,交通方便,不少村民就想着回村来。“夏天,这里凉风习习,环境非常好,如果能种点地,搞个农家乐,也不错。”可是村民没有更多的钱去造房子,没地方住,回村,也不太可能。
“既然他们没有房子住,那我造房子给他们住不就可以了?”电话里,听老母亲跟自己念叨这事,曾程义决心改造全村古老民房。
“造房子送给我们住,怎么可能?”一开始村民听说这件事,并不相信,大家都觉得曾程义出资造路已经够可以了,要让一向节约的他花这么多钱去造房子,实在不太可能。
“我出资350万元,你监工。”曾程义说干就干,不仅拿出了钱,还让弟弟来帮忙。
去年开春,曾程义就让施工队拆旧房建新房,平整地基,建10米高石墙墈,填平坑洼地……经过一年施工,40间楼房拔地而起。
花坛、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线等,村里一样不能少。
昨天,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跑回了村,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都说住这么好的楼房做梦也不敢想,今天实现了,多亏曾程义鼎力资助。
驻村干部曾呈衔说,曾程义不仅在家乡做好事,在新疆哈密,作为温州商会会长他总是带头慷慨捐助社会。
提起做好事,曾程义很低调,他说,做这点事情不值得一提,有钱了就应该懂得回报。通讯员 邱新福 本报驻温州记者 苗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