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和谐
戴嘉宝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而社会文明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浙江省委于今年6月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制定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现实针对性,坚持用文化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和谐离不开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导致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鼓励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行为的形成,使社会理想、信念、行为规范,趋于和谐。
1、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特征。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智力支撑。一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既要有物质财富的充裕富足,也要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和谐文化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2、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支撑
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品的内容极大丰富,文化生产传播的手段极大拓展,文化软实力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一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文化对人的精神素质提供一种提升力,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起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越发达,文化品位越高,人的精神风貌越高尚,生活方式也就越文明,会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提高;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着的同质文化使一定社会的人们形成大致相同的心理结构、价值取向、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从而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共同的精神凝聚力。所以,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巩固自己的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二、和谐文化造就和谐苍南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让全社会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和精神,形成共同的和谐社会理想,奉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等等。如何加快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每个县来讲,主要是要借助和谐的文化引导和教育公民认同并践行文化理念,营造个人与群体之间、不同类型文化的群体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和谐环境。因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融合多元文化,和而不同求和谐。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主导文化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但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应是百花齐放、灿烂繁荣,在坚持主导文化的同时,需要发展多元文化,使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思想文化力量的整合。
苍南县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是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但是和温州总体情况及其它县、市、区比较,又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尤其体现在语言文化的多元化方面,是殴越文化和闽南文化的交接过渡地带,还有很多蛮语文化等各种亚文化群体。苍南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妥善处理不同类型文化,推行“文化自觉”的政策导向,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原则。
具体地讲,就是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辨证关系,把苍南建设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大家庭。苍南有闽南文化、蛮语文化、瓯越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群体独立存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多元主体代表的多元文化之间交流、碰撞就不可避免了。政府当需鼓励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发展,更多地是需要我们倡导发自内心的包容的社会心态。苍南急需扩大内部文化交流,消除不少人内心深处夹杂着的一些“狭隘”的情绪,对异己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轻视甚至抵触的问题,让有许多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人和谐、宽容地生活在一起。如两年一度的全县文化艺术节,为多元文化的深入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丰富和创新文化交流的形式,多去了解对方,多去理解对方,将更容易接受对方,要将苍南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城市,无疑将是融合多元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
2、发展村居文化,精神家园筑和谐。
和谐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教育需要,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此,必须深入基层特别是农村一线开展健康有益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
要积极开展农村“群落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民众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唯一主体,如果没有民众的参与,农村文化中心的文体设施和各类资源只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必须深入组织开展农村“群落文化”活动这个既能够使民众解除心灵孤独、建立村居认同感,又能使民众获得社会认可的载体,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本村居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满足人们的亲切动机和成就动机,把村居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和谐社会中各个群体的精神家园。
具体地讲,就是解决好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形式等问题。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居所,更是民众精神的家园。如何让村居这一社会的基本单位,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的承载作用,让人们从中找到人生的快乐和心灵的归宿。苍南急需加快“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群众“种文化”活动,生产生活空闲时间看书学习,开展娱乐活动,进行版画、剪纸、摄影、各种曲艺等创作,将群众从麻将桌旁、扑克牌室拉到图书馆,汇聚到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现场,社会才能日趋和谐稳定。苍南当需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筑就社会和谐的精神家园。
3、引导宗族文化,矛盾化解利和谐。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以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统变革与创新。苍南的和谐文化建设也不能例外,必须在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文化创新,赋予体现和谐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
苍南是个极重亲情与乡情的地方,蕴藏了丰富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人们的寻根意识是其思想根源,聚族而居的人口分布是其延续的重要环境条件,各村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各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宗族群体。宗族组织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群体,它早已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宗族作为松散型的社会群体,各成员的群体认同感往往在与外部的冲突中不断得到强化。过强的宗族观念容易导致团体认同感的过分强化,一旦宗族中某一子弟与外姓子弟发生冲突,往往把它与宗族的荣誉感相联系,从而激化宗族间的矛盾。过分强调宗族认同的宗族文化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宗族观念既然存在且有点根深蒂固,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消除,那么如何引导好宗族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问题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苍南急需扩大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覆盖的点和面,深化改建工作的成果,将会是引导宗族文化、淡化宗族观念、弱化宗族矛盾和加强不同宗族群体间沟通理解的成功典范。宗族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也要一分为二。虽然是落后封建臣民文化的缩影,但是只要政府引导好,发展好,在现代市民社会中也能产生积极作用。如通过宗族血缘关系,一脉相承,一衣带水的情节,发挥在外苍南人对家乡建设的作用,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大大扩大了苍南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各宗族都以崇尚光宗耀祖、遵纪守法、友爱互助为原则,因此,要发挥宗族文化在扶贫救灾、扶弱济困等方面相当正面的社会功能。
4、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提升促和谐。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隐性或软性资源,是生产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的原料。文化产业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平台,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坚持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心理的需要。
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拉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文化产业间蕴含着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推动文化经济化,延长文化产业链,扩大发展空间。因此,树立文化品牌,唱响地方特色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和文化的互动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快苍南崛起的重要支撑,是苍南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之笔。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特定区域在综合实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印刷业和礼品业是苍南的重要产业,这两个行业都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为此,要通过有效利用业已形成的印刷企业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体系优势,充分发挥“中国印刷城”的区域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印刷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建立健全印刷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印刷业的整体竞争力。苍南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文物资源,展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和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环境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开展文化旅游业的资源,强化文化部门与旅游、城建部门的相互合作,大力开发蒲壮所城、碗窑古村落、名人故居等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苍南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充裕的优势,着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开发民间艺术如布袋戏、夹缬等民间文化,大力挖掘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设备设施的建设。因此,在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产业经济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苍南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作者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